经常看到一些朋友们在文章中讲到一年能阅读一百本书,还有位大学学生说他要三年读完1000本书,已经读完700多本了。很是羡慕。我只知道自己做不到。也许是方法不对。但如果是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我会逐句细读,品味。
我认为,一部书既然能够出版,一定有它的特点,出版社并不会草率地去随意发行。肯定有它的价值,何况自己的水平也够不着出书,每部书的作者我都非常钦佩,而且出书的作者也会有他的初衷,和所要表达的内含,以及对读者的责任感。肯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不喜欢走马观花冲冲而过地读。
一部好的书籍,往往会引人入胜,让人百读不厌,无论从内容故事情节上,或文学风格上,都令人爱不释手,其实,也是自己已经溶入到了文章意境之中,引起了兴趣,引发了共鸣。这也是认真阅读,细心品味的结果。从内心会跟随文章内容及故事的情节跌荡起伏,如身临其境,并有所感受,会受到其情节的感染,使自己有所启发,并在意境上有所升华。
有时侯我会抄书,在阅读的时侯,如果看到那一章节写的非常好,我会不由自主地把整节或整章都抄在本子上。或许有人会笑我笨,而我以为,书读的多了,时间一长便会忘记一些好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文风,用笔抄一篇从而加深自己的记忆。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的书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但如果遇到,也是要读的,因为我以为写作就要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只有把知面拓宽,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吸纳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能丰富知识的储备量。像往缸中持续加水一样,缸满了水也会自然而然地溢了出来 。这时,才能下笔如行云流水,才会有东西往外输出。
要想像"日更"似地天天有内容写东西,就必须不断地看书,虽然我看过的书不多,阅读的速度也有些慢,但自以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基本上阅读过的书籍都能大慨讲述出书中的内容概况,以及有哪些比较精彩的章节和作者的基本概况。我用这种很笨的读书方法去读书,也许会事倍功半,但我知道,自己是位初学者,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零开始,慢慢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以前我在庭院里种了棵青竹,朋友给的,可是三年都没有怎么长,到了第四年突然长的很高很高。我有所悟:也许前三年中,青竹是在积蓄能量,待根系完全发达,汲取足够的营养后,才一发冲天的。
这或许同自己写作是同一道理。
看到有些文章中介绍的阅读方法,感到也不错。很是钦佩他们。作者认为:读一本书应有所选择地去读,读其精华,而不是通读。通读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想,这也可能只有达到一定的知储备量时,自己才能参考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学习期间,还是应该细读,细品,借鉴已经成功作者们的经验,从头作起,慢慢来,更不能急功尽利,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我非常喜欢阅读,也许方法有些笨,望友友们给予指点,能够多读几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