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二十一) (图片来自朋友) 反复读南老的《论语别裁》“里仁第四”这一章,“孝子仁人不二门”这一节,反观自己,我觉得很惭愧。 面对父母,我似乎很容易陷入一种全能自恋的幻觉,仿佛在我的心中,希望父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没有老病死,是的,我就是经常在自欺。 在张成老师的微课中,老师告诉我们,要想活出自己的力量感,首先要看到父母就是那个样子,并能接受父母真实的存在。我反省自己,我还没有百分之百的全然的接纳我的父母,对父母还抱有期待和幻想,看到这一点,我提醒自己,放下期待和幻想。 在面对父母做的一些的事情时,我也会感到很伤心,因为他们打碎了我全能自恋的幻觉,让我不得不面对痛苦破碎的事实和真相。然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学会接纳,学会面对,学着坚强,学着应对,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关于“父母在,不远游”这一部分,我倒是想起了一位朋友给我讲的一件真人真事。说有一位老人,生了病,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刚开始因为不了解就医的程序,一大早就去医院了,但是一直在医院瞎摸乱转,茫茫然而毫无头绪。 后来,在医院拥挤的人群中,钱被偷了,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老人一个人坐在医院的一个台阶上, 嚎啕大哭。 我听到之后,觉得很心酸,老无所依,可能是最痛苦的事情吧。所以南老在书中讲,“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该是方法,不是方向。 如何让自己成功的速度,超越父母老去的速度?这是我一直需要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让父母有安顿的方法,首先要我要打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方方面面,让父母放心,还要有很多钱很多闲,才有精力和心思去付出,才不至于有太多的“色难”。 曾经有一次,我梦到爸爸去世,我在梦中嚎啕大哭,那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的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孔子也说,父母之年,不可以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我觉得我有点怯懦,不敢去面对这个问题,我也知道,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越近,为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只是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幸福安康,健康长寿。 关于“孝”,想起最近无意间翻到“学习强国”这个软件上的一个课程《英语畅谈中国》,这个课程的第一单元,是《智慧孔子》,湖北大学的王志茹教授用英语讲解“孝”:对父母真实的爱戴,构成孝悌的基本内涵,怀着尊敬和爱意来为父母做事,才是孝。孔子又教育我们,对父母的深情,始于人生初始阶段的行为教化,仅有孝是不够的,还要有仁,孝是仁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仁。从孝悌到博爱,就是将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亲人身上,甚至以博爱传递给所有的人。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给出人性需要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在《论语》中被提到109次,从“孝”到“仁”,正是从爱自己的家人到爱天下人的心路历程,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进阶。更是佛家大乘菩萨道入世修行的升级,正如地藏王菩萨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愿走在从孝到仁这条路上痛并快乐着的我们,可以无惧风雨,且行且歌。 ( 图片来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