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林场的雪量号称中国之最,有“中国雪乡”的美称。
其实,一开始我跟雪乡都互不认识,我更是没有看过热播剧《爸爸去哪里》。
第一次听到雪乡,是从尼泊尔回去西藏的路中,某日餐桌,众人突然谈起雪乡。
有人感叹这个地方超级美,也有人谈了她们的一些辛酸史 ,有个大姐姐,跟一个小伙伴去到了雪乡,据说不给钱差点回不去了。当年模糊的记忆,记得不是太清楚。
一句话算是记住了,那便是“雪乡好 坑啊!再也不回去了”
就是这句话,带给我对雪乡最初的认识,很美,不过有点坑。
在订房之前,网上有大量雪乡的负面新闻,“天价炕,天价炕!”一些人去到一个房间甚至要上千元,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炕床。
有时候,似乎你决定了去一个地方,总会接收到来自四方八方的负面东西。
有个小伙伴的表姐刚从雪乡回来,她表明,雪乡好多人啊,导游说,没有导游一些人连雪乡的门口都进不去。
总也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新闻,抨击如今雪乡的过度商业化,宰客现象吓人...
临出发雪乡前几个晚上,我们打电话给预订的家庭旅馆帮忙订车。
因为一开始行程出发是7个人,我们订了一个三人房,一个四人房,后来临时又加进来一个小伙伴,店家得知我们是八个人,告知我们地方不够住,让我们取消订单并推荐了一家旅店让我们订两个四人间。
我们毫不犹豫地照做了。
就这样,我们带着一点小惊慌,天不亮就搭上了包车,下午大概两点多便到了雪乡。
去到东北终于看到点似样的雪,然而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下车后我们拖着好几个行李箱便走进了一个房子,有点类似景点的游客集散中心,里面有洗手间,有在一旁休息的乘客,也有一个售票的窗口,一位大爷在卖着票。
我们八个人拿着学生证从容地排着队,买上了半价票。
验完票,出了小屋子,便有接驳车把我们送到雪韵大街。
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一切都是如此方便快捷,我非常疑惑究竟是什么人发出那样的言论,“没有导游进都进不了雪乡...”
雪乡的大门有那么难进吗?也就是买个票,上个接驳车罢了....
谣言不攻自破...
接驳车把所有人都拉到了雪韵大街。
当时还是下午,一条雪白的大街两旁矗立着一间又一间的小木屋,前方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林海,天上的白云似乎跟远方的雪都要融为一体了,屋上都堆着厚厚的雪,红灯笼高挂着,每个房子门前还能偶尔邂逅到一两个呆萌的雪人,这白里透红的景象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
小伙伴都有点兴奋,一个个左顾右盼着,这也难怪,身为一个南方人, 冬天就穿那么单薄的两三件衣服,第一次看雪,那是正常的。
我们联系上前一晚订的家庭旅馆,不久,便有一个大叔来到我们跟前, 带我们到不远处的旅馆。
大叔人看起来非常朴实,热心地帮个小的妹子拿行李箱。一路上,大家都有点兴奋,缠着大叔叽喳个不停,询问各种美景、美食的攻略。
来到了预订的家庭旅馆,一连排的房子上面堆着厚厚的雪,除了前面的门面,整个房子似乎都被雪包围住了,而房子更像是藏在雪堆里面,带路的大叔表明这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在我们安顿好,准备外出觅食的时候,大叔就跟我们说补尾款的事情。
这个时候才得知,原来我们自以为订了两个房间的订单,那只是一个房间两个炕位的价格,如果我们八个人今晚在这里住,另外还得付6个人炕位的钱。
那时我们都有点惊慌,对比起其他家的家庭旅馆,这样的价格都是一个四人间的价格,而且订单页面也是显示一个四人炕位房,并没有特别指明这只是一个炕位的价格。
因为这是之前订的旅馆的老板娘推荐订的,我们便打算到店里去咨询老板娘。
去到店里才知道,他们完全是不认识的....
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如果要住在那家旅馆,就得加另外六个人的钱。但是这时在网上看很多的旅馆,都已经订满了。
我们这时面临着这些问题:
1、要么没有地方住,要么就补差价住天价炕
2、就算找到地方住,已定的旅馆已经付款,而且没有买取消险,不知道能否退款
最后,通过跟定住宿网站客服的交涉,最后我们免费取消了订单,而由于雪乡已经没有房间了,旅馆的老板娘帮我们联系了附近一个叫杨木沟林场的旅馆,距离雪乡一个钟左右的车程,大概晚上八点出发。
最大的住宿问题终于解决了,尽管最后不是住在雪乡,但也总比睡在雪韵大街上强。
本来一脸郁闷的我们一下子又开心了起来,出于对老板娘百分百的信任,之后我们还在她们旅馆吃了中午饭。
我们又恢复了一副好奇欣喜的样子,兴奋地在雪乡东窜西窜。
打雪仗、堆雪人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但是在雪乡,这两件事迟迟得不到满足。尽管雪乡雪非常多,但都是属于压积过的,并不能找到一 大片新鲜、松软的雪。
随着夜幕的降临,雪乡露出了它属于童话的那一面。雪乡的照明并不太好,雪韵大街上笼罩着昏黄的灯光,与高挂的大红灯笼相映着,一切都美得有点朦胧。
而走到了梦幻家园上面的栈道,更是能看到梦幻家园的全景。触眼一片白雪皑皑,紫色的、蓝色的灯光照在雪蘑菇上,每个小木屋里边都透射出黄色的灯光,看起来暖暖的。
总觉得圣诞节要在芬兰的圣诞老人村过才有意思,但是当来到了雪乡, 深深感受到到这种白色浪漫,堪称中国的“圣诞老人村” 。
除了高挂的大红灯笼,随处都能看到风干的玉米。大伙都不知道这究竟是存放着吃的或是纯粹装饰,那一瞬间,浓厚的东北气息扑脸而来。
北方的冷是干冷,丝毫不同于南方的湿冷,屋内一派春暖花开,而一走到屋外,总有种秒变冰棍的感觉,大伙一路嘻嘻哈哈,互相比着谁呼的气最大。
随着在雪地走的时间增长,寒气似乎逐渐从地面透过脚底贯穿整个身体,尽管大家都穿着五六件衣服,还是能感受到脚底那种彻骨的冰寒。
雪韵大街上非常热闹,颇有一种过节的气息。路上除了行人,还有很多的小摊,烤松果、烤地瓜、雪梨水、冰糖葫芦、冻梨、冻柿子等等。
那个时候,就想吃上一些热乎乎的东西。
唯有寒冷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酝酿着的水汽的好。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一种豆沙团儿,这东西没煎之前那是圆滚滚的一个, 一开始就好奇这东西怎么吃。后来见到大爷拿着这圆滚滚的东西放在锅里煎着,一受热,它似乎就开始变软,直至变形。
夹起软软的一块,烫口的触感与周边冰冷的空气发生反应,一嘴的温暖瞬间被带到胃里,原来这小团里面那是红豆馅,我的最爱!
雪韵大街的夜景总给我一种纯粹东北夜市的感觉,也许这只是我心中的念想,红红彤彤,热热闹闹的,每一年过的春节似乎少了一些白雪。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我们便出发去杨木沟了。
旅馆老板娘给我们找来了两辆车,离开了雪乡,外面都是一些无尽的山路,路上,路的两边尽是白雪,前方,那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一路上连个鬼影都没有。
那个时候其实有点惊慌,这大晚上的,这大冬天,在这大山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啊。
所幸,我们一路碰到的都不是坏人。
一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大院子前。下一车,在一大片雪地上,就这么一个长长的房子,附近没有灯,也没有人。
掀开那层重重的隔帘,迎来了一个结实的大妈。大妈与旅馆的老板懂东北话不知道聊着啥,一车的小伙伴早已到了,进了门口往左便是水炕房,是我们一直想尝试的事物;往右,打开那个长长木门,那是一个相当怀旧的杂货铺,琳琅满目的小零食、一些生活物品,屋里随意放着一些小木桌,小木凳,这杂货铺仍然用的是灯泡,整个房间装满了暖意。
在这个杨木沟林场的屋子里,并没有现代的热水器,洗澡水、喝的水我们都得拿水壶烧开,接着倒进热水壶里。
扒开窗户看了看外边,总有种自己外出打猎的感觉,方圆十里,我睡在这小木屋里,窗外一片黑暗,野兽与危险,似乎触手可及。
尽管没有睡到那种底下烧柴的火炕,水炕也很有意思。
大伙都度过了一个温暖舒服的晚上。
老天似乎还是有点喜欢我们,一起床踏出门外,白茫茫的一片,外面飘起了小雪。
这都是我们第一次看雪,大家都非常兴奋。木屋果然是雪地上唯一的装饰物,木屋附近遍布各种松软的雪,我不禁掇上一手的雪,深深闻上一口,一丝丝的寒气跑进了鼻子,一种清新的气息,这便是雪的味道。
小伙伴像疯了一样,不断在雪地上奔跑,甚至把自己整个人砸向雪堆,去感受像云朵一样松软的积雪;也有拿起雪,眼睛往里凑的,似乎要验证雪花是六边形的理论一样。
我们故意互相砸着雪球,假装在打雪仗。
就是我们这一群南方人打破了这个冬日的早晨。
从没有堆过雪人的我们丝毫也没有经验,四个人也就堆了这么一个又丑又小的雪人。
大家都有点感慨,大概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冬天,而不像在家里,每年春节都穿着短裙,完全没有过节的气氛。
杨木沟是出乎我们意外的一个地方,这里都是当地的村民,这里,除了雪,便是稀疏的人家,就像是一个被游客忘记的地方,至今,我们还是非常荣幸,曾经到了这个地方,收获一个宁静、美好的晚上和早晨。
总感觉我们留在杨木沟的雪人有些孤单,也许明年冬天,我也得捎上些好东西看看他是否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