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7月份开始学习正面管教,“和善与坚定并行”,这个最重要的理念,一直根植在我的心中,我也力求做一个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妈妈。
比如昨天晚上睡前,小鱼要求看一集《小P优优》,我同意了,因为洗刷完的睡前流程,本来就有一集看动画片的时间。
可是看完了一集,她还想看,要求看第二集。
我想,展示我“和善与坚定”的时刻来临了。
我:我们刚才说好的看一集,现在要关掉了,你关还是妈妈来关?
她:我还要再看一集,还要看……
我:我们说好的一集,是你关,还是妈妈来关?
她:我还要再看一集……
就这样,反复进行了好几次。
最后我说今天你还要看绘本吗?她终于带着情绪,把动画片关掉去选书了。
(以前,偶尔自己关掉后,还会带着怒气把手机扔一边。)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发火,也很和善,我甚至内心有点小得意:看,我的“和善与坚定”奏效了!
然后是绘本时间,看完一本《加油!熊医生》,或许小鱼发现了这本跟《山羊蛋糕店》画风很像,是一个作者,又要求看《山羊蛋糕店》。
两本书看完,还要求看一遍,被我同样的“和善与坚定”拒绝了。
关灯进入睡前故事,说好讲1个故事,结果讲了2遍《山羊蛋糕店》的故事,还要听。
被我拒绝后,自己找爸爸去再讲一遍这个故事,后来听着故事睡着了……
整个睡前,看动画片、看绘本、讲故事,小鱼被我“和善与坚定”地拒绝了三次。
其实每次拒绝过后,我都觉得哪里不对劲。
今天早上读安心老师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的时候,我就找到了答案,简直感觉是老天爷在帮助我。
书中提到:
对于一些养育方式,例如温柔而坚定,有人不理解,这为什么会是恐惧?
是不是恐惧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带着权威来使用这些方式?
如果带着权威使用,那么其背后就是恐惧,因为驱使父母使用权威的最根本原因往往就是恐惧;反之,则非恐惧。
这段话,第一遍的时候,我没太理解。
后来我的理解是:大多数人在使用温柔与坚定的时候,只是表面上是温柔的,但其实内心和言语,都是非常坚定地要控制孩子的,不允许孩子违抗自己。
在父母这种坚定的语气和内心暗示下,孩子是会感受到恐惧的,她会恐惧父母以后不让看动画片,恐惧父母接下来可能会发火等等,而选择了顺从。
看似是父母的“和善与坚定”起了作用,其实,是你的坚定让孩子感受到了恐惧,孩子才做出了你期望的行为。
所以,我昨天睡前的每一次“和善与坚定”,都是在用权威给闺女制造恐惧感,而忽略了她的需求和感受。
看完书中这段话,我重新思考了当时自己学习“和善与坚定”时,带导老师的解释:和善,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坚定,是尊重自己的需求。
而我只尊重了自己的需求,做到了表面的和善,却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需求。
要做到尊重双方的需求,其实正面管教里有很多的工具和父母效能训练中,都是相通的。
比如父母效能训练中的第三法,是在尊重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头脑风暴,然后选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而正面管教中,也有头脑风暴、有限的选择等工具。
使用这些工具的核心,就是看到并尊重双方的需求。
今天晚上睡觉前,如果小鱼再出现昨天的状况该怎么办呢?这是我给自己预设的情景。
首先,使用预防性信息,与她确定,是看一集动画片吗?是看这两本书吗?是讲两个故事吗?确定好的话,结束我们就要遵守约定了哦。这样她就会知道,结束代表要履行我们的约定。
其次,让小孩子履行约定,不是每次都会生效,接下来可以使用共情加转移注意力:妈妈知道你还想看,我们可以先选好看什么,然后明天看;或者接下来要看书了,你想看什么书呢?今天你想听什么故事呢?
最后,做真实的父母。表明我的需求:妈妈真的很困了,你还想看,我真的没办法陪你了,你自己想想办法吧。 培养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我闺女通常睡前看动画片、绘本、讲故事,这3个程序做完就睡着了,是非常好带的。
我的这些觉察和想要做出的改变,是因为,我不是想要一个“好带”的闺女,而是想要一个不是在我的权威下,带着恐惧屈从的闺女。希望她是一个能够表达自己需求,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
最近每天的读书,都觉得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指引,都有新的感悟。
真的很感谢我的孩子,因为她,我才走上了自我探索的这条道路。
养育孩子,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先养好自己。
我是鱼妈,欢迎在育儿的道路上,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