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才能明白某个知识点”?
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昨天参加直播讨论会的朋友抛出这个观点,我半信半疑地解释,但是我总感觉不太对,现在再复盘下来,我从她的感受出发,体会到她对当前的讨论话题的理论有点不理解,所以用另外一个问题掩盖掉,并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让我想起某些时候,我也会这样:
1、因为让别人觉得我不懂,没面子,我需要用另外一种“高级”的方法去表达自己;
2、我暂时可能不需要,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需要去搞清楚这个知识点;
推演到我自己阅读,会不会为了一个知识点,读完一本书?
读书可以只是读懂一个知识点也是足够的,不一定读完一本书,尽管读完了,也背不下来所有的文字,记住的是脑海里的我想记住的有价值的我认同的内容。
讨论会的思维碰撞真的很有意思,让我思考很多,这是我认同的吗?为什么?这是我不理解不认同的吗?为什么?允许它能够求同存异嘛?我的感觉OK吗?
记录晨间的公益读书会
1、我们的边界到底要不要守护?
这个边界是什么?守卫的是什么?是道德底线?是社会集体意识?还是生命安全?
假如是书包是不是要自己拿或背着上学?房间的玩具是不是自己收拾?
这些问题看来,不同人都有不同的边界,你呢?
假如小孩子放学让家长拿书包OK?
假如玩具铺满房间的地板,你会抓狂吗?会让孩子玩玩后自己收拾吗?
反过来,看看假如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方式做,孩子和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
小孩子很开心,很轻松,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
父母帮忙领着书包,没法做自己的事情。
小孩子在自己的玩具房间玩得很开心,随手就可以拿起玩具;
父母会看得心烦,怕孩子走路磕到受伤等等,总希望他能收拾,恨不得自己帮忙收拾好。
总结:
父母和孩子的冲突,除了需求冲突,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价值观冲突,第一步需要看看这个价值观是不是非守住不可,一定是这样的吗?
退一步,会不会海阔天空,放下“提心吊胆”的状态,看看会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