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发,独独一两把个钟头便抵达了南京。南京,这个一言难尽的城市,相隔多年之后我又重新来到她身边。下了高铁,神经细胞分泌的多巴胺已如脱缰的野马,抵挡不住冒着激动,兴奋蒸汽的火车嘟嘟嘟地迎面呼啸而来。提前预定好的房间,位于一处很静谧的山庄,美妙的是,这里同时拥有蓝天,白云,绿树,阳光和典雅白湛的建筑物,简直美到无与伦比。值得一提的,这里的马路上间隔地还竖立些高压线,漆成白色,别样的乡间风韵。
傍晚时分的整个南京城被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充盈着,它游动在雨花路,悬停在大报恩寺塔顶,顺着风势涟漪在秦淮河,穿梭在长干桥上川流不息的人群车流,逐渐亮起的路灯,隐隐绰绰下不远处雄浑仍长在的中华门,一路走来,想了很久,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描述。
从中华门往里走,人不多,很安静,马路两侧的灯闪着淡淡的光。与随行的旅伴一步一步往前,这里的时光是缓缓的,有一种恍惚像是下一秒你跨出去的脚会印在百来年前金陵长巷的青石砖瓦上。
天已差不多完全黑了,老门东的牌坊上,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一副楹联,上面写着: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内容很好,短短22个字,就将历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创造的辉煌和城市的纵横感都呈现出来了。
老门东往里走,两边的店铺都紧锁着门,两旁的指明灯兀自闪着光,不时吹来的风游过街角,这里太静,若不是穿了平底鞋来,稍微带点儿跟的鞋走在这里,定能荡出回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民居,也就是私家别墅,是户户独立的民家小居。宁静,典雅,暗中点缀着火焰的光芒,心慢慢地沉浸这黑夜中的不息,静谧处的刚毅,岁月在倒退,时间在追溯,禁不住想问,几十年前的的今天是否也是一样呢?而却也无从问起。
偶遇书店,以先锋为名,跨进两三尺高的门槛,里头的修饰全然是书,三毛的全册书籍也在里头。听爷爷讲他们小时候的连环画,好巧在这里遇上了。墙角别致的装饰,整一面正史之根的墙,这里有谜一样的吸引力,兜好几圈都不够解答。
老门东的小吃街是整个老门东汇聚人口最多的地方,饭点时分,我们开始寻觅小吃,在饭点开始找吃的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是在看到每家店铺门前百来号人排起的蜿蜒长龙得出的深刻结论。小郑烧饼铺子店家搬出最后一盘烧饼,冲着“长龙”呦喝:“仅剩四十个烧饼,后面的队伍不要再排啦!”如果这是一场手游竞技,第四十一位旅客的心里阴影面积绝对是殿堂级别的。我们排到晚上九点,小吃街才勉强算告一段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坐上回家的高铁,在南京度过短短清明,回到学校后整理明天上课的课本,历史的洪流早已顺势奔腾而去,而生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