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步》看幸福家庭的模样
《散步》是莫怀戚的名篇。教材几经变换,但《散步》始终稳居其中,可见其教育价值之高。
作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了一家人在春天出去散步这件很小的事情,细腻而又深刻的反应家庭成员之间的浓厚亲情这个主题。我们带领孩子们感受文章中的至爱亲情,也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家生活中有哪些温馨感动的小事情。这个思路是没问题的,但是我校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离异、单亲、留守儿童较常见,尤其以离异情况居多;甚至还有服刑人员子女;重组家庭和家庭关系不和一直拖着没办离婚证的家庭也不少。因为家庭关系复杂,带来的问题孩子就比较多。所以我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主题就偏向“幸福家庭”方面。
我觉得如果能够通过这一篇文章,让学生明白“幸福家庭”是什么样子?怎么才能经营好一个幸福的家。那我就等于是帮助孩子解决的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
在南方的初春,一家人去田野散步。景色秀美,画面温馨,情感细腻。遇到岔路口,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想要走大路;儿子因为童趣,想要走小路。作为一家之主的我,决定委屈儿子,陪母亲走大路。原因是陪孩子的时日还长,陪母亲的时日已短。妻子在文中没有发声,但是她始终尊重我、支持我的决定。就这样一个短短的小故事。我们可以发现:
一家之主的我,正是上有老人要奉养,下有孩子要抚养的中年人,身上责任重大。一家人出门散步,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全家情感更亲近的事情。中年人,对家庭来说要忙着赚钱养家;对工作来说,正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精英骨干,是最忙最累的人。能抽出时间,陪家人散散步,一方面是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一方面也使得家人之间更加亲近。这既是中年人的责任,也是中年人的义务。
一家住的我,是一个有责任又有孝心的人。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就是为了照顾母亲的身体,这是孝敬母亲的表现。这是中年人该有的样子。
母亲是一个疼爱孙儿,不使儿子为难的慈祥老人。文中写到:“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就是她疼爱孙儿的表现。母亲本不愿出门,但是在“我”的劝说下出门,这就是听儿子的话,不使儿子为难。这是老年人该有的样子。
妻子在文中虽然默默不做声,但是她却一直陪在“我”身边,帮我一起孝敬老人,抚养孩子,在外面也很听“我”的话。这是一个妻子该有的样子。
孩子虽小,却活泼可爱。他细心的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机智聪慧,给一家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这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样子。
淡淡的春景,浓浓的亲情。温馨和幸福扑面而来。
我问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道:“和睦的家庭”。
我随即教育到:人活着,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很重要。一个幸福的家庭,能给在外打拼的每一位成员,提供无限的精神养料。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老人要有老人的样子,他们慈祥和蔼,关系疼爱小辈;中年人要有中年人的样子,他们要承担起对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责任,要孝亲敬老,关爱幼小;妻子要有一个妻子的样子,她帮助丈夫奉养老人,抚养孩子。默默地陪伴和支持丈夫;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他们要活泼可爱,虽然不要求所有的孩子机智聪慧,但是他们一定是家里的开心果,为家里带来许多欢乐。每个家庭角色都做好自己的本分的事情,那么这个家庭一定是和睦的,家庭成员关系是融洽的,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但凡家里争吵不断,或者是面临各种不幸。一定是老人、中年人、孩子这三者中间有一个或是几个成员出现了问题,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做,让孩子知道了幸福家庭的模样,也了解了家庭成员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求一节课让他们明白幸福之家的内涵,但希望能在他们的心灵种上一颗向往幸福的种子。期望在他们成年以后,能够学会如何经营自己的幸福之家。尤其是那些因为家庭原因受到伤害的孩子,避免将这种伤害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