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成为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
——[日] 稻盛和夫
这句话出自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
作者稻盛和夫称为日本经济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将人生写成了公式:
(1)人生公式=思想观念 * 个人能力 * 努力程度
(2)人生经纬线=命运 + 因果循环
稻盛和夫认为无论是个人的活法,还是企业和国家,甚至社会、全人类的活法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个人的聚合体,在“活法”上没有差异性。
稻盛和夫形容当下是“乱世”,人们活着并不正确,需要告诉人们正确的“活法”。
科技发展的当下,物质极度丰富,网络颠覆以往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幸福感并没有增长多少,反而更加迷茫,这正是稻盛和夫形容的“乱世”。
在乱世生存,需要重新审视活法,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是在短暂的人生中探寻人生的真谛。
稻盛和夫说,“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还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让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进化发展的力量,这也可以说是宇宙的意志”,所以,在“乱世”寻找“活法”的时候,需要钢铁般的意志,“不渴望的东西,就不能靠近自己”。
希望每一个你都能在稻盛和夫的分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活法”。
想要完美的友谊或是爱情,就要做好准备迎接适当的争吵。
——[美] 朱迪斯·莱特 / 鲍勃·莱特
这句话出自朱迪斯·莱特和鲍勃·莱特,这对美国夫妇的合著:《如何正确吵架》。
莱特夫妇进行了长达30年的婚姻研究,期间不仅积累了大量自我婚姻的经营经验,还通过伴侣培训项目积累了大量案例。
通过研究发现,伴侣之间回避争吵,保持表面平静的相处方式,会阻碍伴侣间的共同成长;相反,适当而正确的吵架方式,会促进伴侣间的共同成长。
中国古代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能处理好家庭的事情,一定就能在社会中立足,实现自身理想。
可见婚姻中,夫妻的交流沟通,在古今中外都认为是重中之重。
夫妻间没有不争吵的,争吵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争吵的双方会发现,争吵的重心放在了表面的事实,却不真正清楚内心的诉求。
这使得争吵不断激化矛盾,而矛盾不能解决,又引发新一轮争吵,成为恶性循环,而不能有效帮助伴侣成长。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内心的真正诉求,而达到这一点,需要敞开心扉,袒露自我的真实想法。在这样全面的交流中,伴侣之间会发现之前对彼此的认识“大错特错”,真正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伴侣之间应该享受“争吵”,共同成长。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句话出自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在当今流量称王,各种屏幕霸占眼球的时代,阅读书籍成为人们又爱又恨的话题。
爱当然是因为阅读这个行为“久负盛名”。
恨当然是因为“阅读困难症”。
如何让阅读书籍能够“又快又好”呢?大岩俊之提供了四个方法。
明确阅读目的。主动阅读,带着目的去阅读,就像开车有了导航一样,不会再迷路。
一定要浏览序言、目录和后记。这三个部分代表整本书的核心和框架,了解这三个部分,你对这本书就有了初步印象。
制定读书时间表。规定阅读一本书的时间,这样能起到督促和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
注意阅读的二八定律。正如刚才所说,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只占全书的两成,如果能找出并阅读这两成内容,那么同样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
最后想要说的是,坚持阅读是有效运用上述四个方法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又快又好”地阅读。
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
这句话出自《沟通的艺术》这本书。
作者虽然是美国人,但得出的结论与中国一句俗语“见人下菜碟儿”不谋而合。
其实沟通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不仅沟通的对象是独一无二的,配合沟通的情景也是不可复制的,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同理心的把握也是千差万别的。
书里有个生动的说法: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不同对象需要把握的同理心,很好地展现出来了。
也许沟通称为艺术,是因为每次沟通都是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的。
因为复制的是工艺品,不可复制的才是艺术品。
(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
这句话出自吴军的著作《见识》。
吴军博士是,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他在这本书里分享着自己认知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最有意思的就是吴军对于所谓“命”的认识。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命”的认识,就是天生注定,不可更改的。
吴军的认识也承认出生家庭等方面的“命”是注定不可更改的,但他更加强调,个人的未来规划和人生走向。
个人的未来规划和人生走向,取决于个人的见识,这就是吴军想要分享的众多重要的感悟之一。
见识往往与自我反省关联,见识的觉醒,在于对自我无知的承认,这就是提升见识的开始。而承认自我无知,就是自我反省的开始。
见识的提升其实就是拓宽“命”的纵深度,有了足够的纵深,你的命运就会发生大的改变。
爱一样东西的方法就是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这句话出自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
人们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源于自己内心的决定,其实真正让自己做出决定的有可能并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外部环境。而这些能够左右你的外部力量,被称为“影响力”。
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叫做“短缺”的影响力。
人们总是在失去某种事物时,才会珍惜。
比如饥饿营销、商品限购,这些都会让人突然发现,对这种短缺产品,莫名产生了“爱意”。
这种外部力量的影响,其实也是利用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心理,这个心理就是“对约束的反抗”。
人天生向往自由,凡是限制自由的行为,都会进行对抗。因为产品的稀缺触犯了人们自由获得产品的可能,人们就会不自觉得更想要获得该产品。
于是“爱意”产生了。
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到失去才珍惜,不然,你的天性有可能会被他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