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你我皆是一面镜子——互相从对方身上找寻自己——可能把自己摸透的人却是屈指可数。
有句话说,我能看到的你,无非是你想让我看到的样子。可以说人类是世间最勤奋的造物者,因为他们用一生来塑造自己,将自己如同泥巴般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俗——有造成了的,也有捏坏了的,但这个过程从未停止过。
在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化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扑朔迷离,你可能因为一个壮举让别人喜欢上你,也可能因为一句短短的话被人拒之千里;潜移默化间我们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有的是你我自己真实写照的,也有的是被人强加上来的,有褒奖的,也有贬低的,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是民众还是政客,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像生活在多多少少的聚光灯下,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因为这便是生活。
有生活,便会有期盼;有期盼,便会有执念;有执念,便会心生杂念。
柴静在《看见》中写道:“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可哪个人不想活得体面,换句话说,哪个想活得体面的人能有真正放下面子的。而面子不正是靠这些大大小小的标签撑起来的吗,褒奖、荣誉、金钱、权力……渐渐地,我们渴望在被贴上的标签里撕去不好的那块,我们渴望变得更加完美。当然,谁都知道完美并不可能实现,可偏偏就是这种渴望,这种期盼,让我们逐渐活成了想要别人看到的样子:一场十年后的同学聚会,许久未见的他们相约在一起,曾经真挚的友情或多或少地夹杂着虚荣;他为了能够更快速的升职加薪,日日在上级耳边阿谀谄媚,当初的青春斗志早已多了份伪善与污浊;他与他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利欲熏心,原本的一腔正气被日渐壮大的贪婪消磨殆尽。
我们追求着从别人眼中找寻自己,最终,却把自己给弄丢了。
当然,你可以继续活成你想要别人看到的样子,但得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生来数十载,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不过为的是人生修行一场。你可以将自己塑造出许多面,可以时而癫狂,时而风雅,时而仗义,时而文弱,毕竟你我都生活在“聚光灯”下,真真假假,何须在意许多,唯有初心不变。而初心,却是我们需要用一辈子去擦拭的镜子,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只有它愈发通透明亮,在这万千灯光下,才能反射出夺目光彩。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