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游记
在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有一片水域,这就是广阔的洞庭湖。这里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浩浩荡荡,水波连天,直接与长江相通,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大的水上交通枢纽。
岳阳楼就座落在洞庭湖岸边,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顿时心胸开阔,任风吹摆着衣衫,心已经随着翩翩高飞的水鸟奔向远方。
循着历史的印记,渐渐的,岳阳楼的影像愈加清晰,风采愈加迷人。
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据说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鲁肃的阅军场。
说起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坐西朝东,纯木结构,没有用一颗铁钉,全是榫卯结构,木料之间互相勾连,是一般工匠很难完成的工艺,相传是鲁班所做。楼基是用花岗岩围制而成,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楼顶是金黄色琉璃瓦,光彩照人,整座楼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在历朝历代,多因战火毁坏,岳阳楼曾经多次重建,当时都是依据文献记载对岳阳楼的描写而设计出来的,都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汉族传统的建筑风格。
岳阳楼的楼顶是以层叠相称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式结构,形状酷似古代将军的头盔。据考证,这种盔式楼顶是岳阳楼的主要建筑特点,也是仅存的盔式结构古代建筑。
诗仙李白曾经游历岳阳楼,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词句。
诗圣杜甫曾流落到岳阳,虽穷困潦倒,仍为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诗,后卒于岳阳,后人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在岳阳楼附近修建“怀甫亭”,并刻有他的生平事迹。
北宋时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脍炙人口,体现了一代文人的广阔胸襟和至高境界。
岳阳楼南侧建有仙梅亭,据说在明朝重修岳阳楼时从楼基中挖掘出的石块里发现了梅花枯枝,人们颇为神奇,称为仙梅,便建亭存放梅枝,名为“仙梅亭”。
岳阳楼北侧与仙梅亭相对的地方建有三醉亭,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被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景色所吸引,仙游至此,流连忘返,三醉岳阳楼,佳话流传至今。
在岳阳楼景区内有一墓地,墓碑上刻有“小乔之墓”。据记载,墓地周围曾经是三国名将周瑜的军府,墓府所在地正是军府的后花园。小乔随周瑜住在军府,并卒于此,葬在后花园。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矗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经历了各个朝代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兴衰,伴随着美丽的洞庭湖一起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