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红岩》的时候,搭配的书有一本《创业史》,之前听说过写书的“柳青”,好奇就买了。看完《创业史》我查了一下这本书有关的资料,知道了为什么《红岩》和《创业史》搭配一起卖,因为“三红一创”!也顺便知道了“青山保林”。“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分别指:青:杨沫的《青春之歌》,山: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保: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林:曲波的《林海雪原》,三红::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柳青的《创业史》。它们的意义是对新中国十七年小说的坚持政治艺术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高度集中。
关于读书,昨天孩子的一句话,提点了我,孩子说,妈妈,徐亦妈妈教我,读书要看2~3遍,第1遍,大概的翻看一遍,了解大概内容,第2、第3遍再精读。老实说,这么多年我知道书要多读几遍,但事实上,总是狠狠的只读一遍,特别是学习、业务方面的书籍,我也是很难得好好的看上第二遍第三遍,这是需要好好重视的问题。读书,要有耐心,更要有方法。
最初的感觉。这本小说我断断续续看了有13天。主要讲的是建国初期,中国农业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我现在的工作跟基层联系很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对于基层工作,我是有抵触的,因为工作难做嘛。看完这本书,我有更深的体会到一些,基层农民狭隘世界观的形成原因。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实在不断的斗争、挣扎中缓慢前进的。要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对工作的人群有所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去思考问题,无形中,我似乎感觉工作好像有了那么点亲切感。
人物形象的几点思考。梁生宝的点滴成长进步,写的都是那样真实细致,经过与郭世富和郭振山等“能人”斗争的洗礼,他逐渐从蛤蟆滩的社会生活边缘走向中心,逐步占领了蛤蟆滩人改造旧世界、开创新历史的舞台。虽然旧的生存方式及其代表人物绝不愿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尽管他们机关算尽,采用各种手段阻止新生力量的成长,然而,这一切反作用力,只能催生新生势力的代表梁生宝在开拓新生活的道路上愈挫愈勇、不断壮大。美丽勇敢、心思敏锐又敏感的改霞;外表平凡、传统朴实的秀兰;性格有点变态扭曲的素芳,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人,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历程可见一斑。人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坚信路在前方,每个人都是主角。曾经放松自己,追求安逸,过着“死于25岁葬于75岁”的生活,一次事件一巴掌狠狠的打醒了我,我要继续成长,与生活与工作与自己博弈。
看到最后,以为自己买了本盗版书,没有印完的那种,查了一下才知道,就只有这么多,因为没有写完,呵呵。收的有点猝不及防,多想看到生宝的合作社度过重重困难、贫农户们大丰收,多想看到他带着媳妇回家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