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理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保险是家庭理财体系的金钟罩、铁布衫,属于基础环节。我为自己制定的年度计划中有一项是“梳理现有人寿保单,建立家庭保险体系”,这个月便开始着手实施此计划。埋首整理时,回忆起了当时决定购买保险和选择何种保险的经过,觉得有必要写下来,分享的同时,顺便整理自己的思路。
这将会是一系列文章,题目原本准备叫“我们家的保险故事”,因为我不是业界人士,纯粹以一个普通客户的角度来讲述我自己购买保险的想法和经历,没那么多专业知识,就是讲故事而已。
不过,当这题目出现在屏幕上,艾玛,太不文艺了!正好瞥见手边AIA的保单封面上这句protecting your loved ones,觉得道出了我决定购买保险的初衷,简短好看,正适合做标题,而且全英文,瞬间“高大上”了呀,哈哈!
言归正传。说到买保险,最首要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风险意识?
我看大多数保险销售人员都在做这件事情——提高客户对风险的认识。他们用各种方式一遍遍地强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比如谁谁谁遇到什么事,有多惨,这时候保险有多么重要……
看多了,会觉得很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我也是这样,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保险可有可无,尽管闺密提醒了我很多次,并以自己的例子告诫我,保障很重要,裸奔很危险,我都只是说,好,我考虑考虑。。。
那时候,我们处于“准房奴”和“房奴”阶段,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里舍得每年花几千上万去买保险啊!想着我们身强力壮,平时生活规律,不常出差,重病和意外的可能性都很小,不买保险也没什么吧。
就这样,直到齐爸的老舅被诊断为肠癌,一家人的生活被搅得天翻地覆。老舅家的经济条件算不错的了,在东北有很多亩土地,类似庄园主,还在胶东半岛投资了房产,可是一到重病来临,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又是卖房又是卖地,折腾得人仰马翻。
这下子,我警觉了,想给公公婆婆买份保险,万一遇上重病,还能有些保障。正好这时,参加亲子活动认识了一位做保险销售的妈妈,很真诚的感觉,于是咨询她关于给老人买保险的事。可是,得到的答复是,超过55岁,保险公司不再承保。即使没有到55岁,40岁以后相同保额需要缴纳的保费也会很高。保费是和年龄挂钩的,越早买保费就越便宜。
这次咨询给我的触动很大。是的,现在我们年轻力壮,觉得保险没什么必要,可等我们老了,身体各种机能下降,难保没有病痛。等到那时候再买,保险公司却不跟我们玩了!
所以,要趁现在还年轻,为未来买保障。但我那时还只是考虑给齐爸买,因为他参加社保,我知道社保在真正要用时,完全是杯水车薪。而我是公费医疗,貌似比社保好一些,对保险的需求也没那么强烈。
可是,很快,我就不再这么想了。我所在的单位是很多人退休前的最后一站,生老病死就看得比较多。探视某重病住院的副局级领导时,家属红着眼睛请求组织帮忙解决一下医药费问题,减轻家庭重负;某正局级领导重病去世,与殡葬同时进行的,是请市领导批示多报销一些医药费,全程治疗在公费基础上,依然有上百万的自费,难以承担;慰问某副市级领导遗孀,阿姨边流泪边说,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这么多年的积蓄……
我关注“组织上”是否额外解决了这些领导的医药费,结果是,没有,一切按规定办,公费医疗范围外的,都由个人承担。连这样级别的领导,都会遇到如此问题,都无法得到“法外开恩”,我这种小喽啰,又怎么能不提前为自己打算呢?
记得大学时学到“期货”,老师花了很多精力给我们讲解“期权”,我也是很努力才理解,还发邮件向老师请教。“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收益”,这个理念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番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在后来研究选择何种保险的过程中,我实践了大学时的那些基础课程,果然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写到这里,可以看出,我最初对保险的需求,是希望当我年老,体质衰弱,万一罹患重病时,能有一笔保险赔偿用于医药费。后来选择具体的保险时,渐渐加深了对保险的了解,才发现最初的想法太片面:
首先,每个人最需要保险的时间,并不是年老以后,而是中年时期。这时候上有逐渐衰弱的父母,下有需要养育的子女,自己处于事业上升期,压力大,工作量也大。若这时候出现任何不测,对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如果买足了保险,即便遇到不测,也不会太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正常生活,至少在经济上。这也是“protecting your loved ones”的意义所在。
其次,针对重疾的保险,只是保险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当然,重疾险是很重要的基本保障,但并不是只有重疾就够了。决定买保险后,首先要考虑的是意外险,针对意外身故,然后才是重疾。还有医疗险、定期寿险……(这些都是保障型的)。买或不买,需要认真思考和鉴别,哪些是家庭所需要的,哪些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
至于选择哪种保险、怎样选择保险,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