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我的2017,昨天简短回顾之后,竟然将这一年支撑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忽略了。
退出现役,成了自由人,不是自由职业者,因为没有找工作,算待业青年。我始终感恩党,党的恩泽让我可以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不用为温饱奔波,你会做什么?一定不会闲着,总会捣鼓点事。
我厚着脸皮把这个假设当成真事,于是选择在家自学,回归学生时代,用一到两年时间补补课,学习新的知识。独自学习对个人自律有很高要求,稍有放松天天可以睡大觉,没有人催你上班,没有人安排工作。
我神奇的克服了这个难题,办法是在公众号上持续发文更新,逼自己亮相于众目睽睽之下。虽然房间里没有一双眼睛盯着,但读者的留言和一颗颗滚烫的心让人不敢怠慢。每篇文章都会有小的互动,交流彼此心得,即使没有留言,也清晰的知道有人在关注你,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公众号在2017年3月10日有过一次更名,由“绿骏马”改为“和你一起终身学习”,笔名或代号由此产生。更名原因很简单,我发现自己最匮乏的就是知识,无论那个方面的知识都短缺。虽然部队的历练让我成做了一回“领导”,但我丢掉了最核心的东西——专业。我成了笑话里的风油精。
农户家很穷,孩子生病的时候,每次妈妈总会拿出一瓶风油精,这是家里唯一的药。人人都会面临这种尴尬,尤其部队管理者,充当过无数种角色,但离开军营这个平台立即陷入混沌茫然。不排除军人身上优秀的品质,但自身不利的一面显而易见。怎么破?
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会找到不同的解困方式。最终我选择继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和人生的意义。这种思维方式与公众号取名不无关系,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没有那一门学科专业能管用一辈子,时代变化让过去铁饭碗的日子一去不返。即使碗端得稳,那颗让人焦虑的心也会把自己憋屈死。
凡事只要在做,就有变数。进入12月,我感到公众号更新必须强化一个主题,推送到读者眼前的文字要有明确的定位和方向。它不仅仅是个人感悟,生活场景,更应该让人收获价值,阅读后不会空手而归。可以是个故事,一个全新视角,必须呈现新的内容,对得起读者的时间。
初步计划,更文突出一个专业,而且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确定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和心理学四门课程。这些谁都绕不过去,不但自己要学懂弄通,还得写出来,督促学习,也便于读者理解。从主题到内容,从形式到排版,全面向这个方向聚焦,迅速做出调整。
2017年即将结束,只要你持续做一件事,你的头脑中就会迸发出不同的想法,驱使你去思考,去改变。没有一件事是想好了再去做,往往是做的过程中邂逅灵感,让整件事趋于合理,完美。
还有2天进入2018年,即将翻过的2017年最后时间,再次思考自己做的这件事。无论文字内容进行怎样的输出,也是书本和别人的知识,从自己头脑中生发出来的东西并不多。我的更文被一个预设的框架所困,无法跳出这个限定的圈子。跳出圈子的唯一办法,恢复自我生长能力,写出自己,碰出属于自己的思想火花。如果将专业课程定义为知识输入,我必须增大输出内容。因此要增加工作量,实现输入输出两条线并行,至少推送两个“产品”。一个负责输入,一个负责输出,虽然形式都是输出文字,效果完全不同。
写到这里,个人想法仍在膨胀,没有停歇。
我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谁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回看2017,我的生活消失在时间里,更多的记录是那些生活以外的事情,我是否可以将个人日记公开化。其实2017年,我没有写过一篇日记,那怕最平淡的日子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人的惰性是无穷的,只要有一点缝隙都能钻进去。是有日记好,还是没有好,公众号的更新让我明白,留下记录的价值远远大于毫无作为,任何文字都将成为送给时间最好的礼物。
2017就要过去,2018即将到来。近200篇更文让我明白,时间无穷无尽,但属于时间的印迹却少之又少。既然我们无法战胜时间,那就在时间里留下最宝贵的东西,以自我认可的方式告诉自己,那些时间真的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