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荷
校对:向日葵 雅璐
编辑:杨荷 桂香
无条件的爱需要的是,无论人们的行为如何,他们都相信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具有一定品质的理解。
——《非暴力沟通·养育篇》
因为这是在养育篇当中的话,可能这句话更主要的对象指的是孩子,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很多时候都说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其实。从孩子有意识开始,可能就是有条件了。在他不会说话的时候,懵懵无知的时候,我们确实是无条件爱他,给他换尿片儿,给他喂奶,给他洗澡等等,当他会走路会说话之后,可能就开始有条件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第一个可能就是“你要听话”,你要是不听话了“我就不要你了”你看这是不是条件?
等孩子慢慢上了幼儿园,要求配合老师等,等他再上了小学,就有分数,礼貌等一堆的条件。也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开始学会撒谎,那是因为他某些行为得不到认可的时候,就会被惩罚,所以他可能就会撒谎,保护当下的自己。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我们家长脆弱的心灵,他怕你接受不了他,只能撒个谎让你先开心一下。他也很看重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所以才撒谎的。不要把孩子撒谎看的那么痛心疾首。撒谎也是看重你,看重你和他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来说说无条件,我们对于别人,对我们自己的父母,可能还稍微好一点,尤其对孩子,其实没有什么无条件。你看“你考试好了,我带你出去玩儿”。“你听话,我就……”“你考了第几名了,我就……”你看有哪一个是无条件的呢?是不是?我还记得那会儿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还跟他说“听妈妈的话了,妈妈就陪你,如果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要回河北陪你姥姥等等”,像这种情况,没学习过的家长,可能都说过类似的。这些话都有很明显的条件。
我女儿高考那一年,没有考好,我难过了好几天,她也难过了好几天,后来慢慢地好多了。再有,我有一个同学跟我说:他说他的一个邻居,那还不是高考,就是普通的年级期末考试,他不能接受孩子一年的时间,没提分,还降了20分,因为他这一年给孩子补课大概花了10万块钱。我还知道一些家长,一年各种补习班算下来都要花一两百万。
你看他花了这么多的钱,可能还要花时间去陪孩子,去接送,花很多的心思,去找学校等等,如果孩子分数没有提高的时候,他是很失落的,我们特别的理解他。但我们有没有去想过,这是不是孩子的意思呢?孩子愿不愿意去上这个补习班?当别人在休息的时候,自己还要去上课?家长花了钱花了时间,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还是说孩子也愿意配合呢?如果说,孩子也愿意去上,他确实花了你的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难道他就好受吗?他肯定也很难过,我们家长光想着自己付出的金钱没有得到回报,那孩子他又付出了那么多,他也没有得到回报,看到结果他又找谁倾诉呢?
就像08年奥运会的时候,那么多人骂刘翔,我当时就非常不理解,刘翔他一天训练那么辛苦,是不是?难道他不难受吗?我们只是看到他没有为国争光而已,可是他自己呢?他又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呢?他自己付出的真血水和汗水,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要要求别人每一个行为都要考虑到,是不是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是说他的行为,他自己也不满意,或者说我们也不满意的时候,能够放下对他行为的评判,而是对他感受的理解,对他的尊重,接纳和欣赏我们看到他美好的部分,而不要老是盯着他的行为是不对的。
尤其是在我们和孩子相处之间,一定要多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看了个视频,有个老师就说:她的女儿在5岁的时候,有一天把她的照片埋在了花盆里,那是她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她都快气死了。她本来想打孩子,因为学习过,就想着先问问孩子。孩子说:妈妈,你老不在家,我看你种到花盆里的花就可以长出花来,我想把你的照片放在花盆里,会不会长出一个妈妈?这样的话,哪怕你不回来,我也可以看到你。这个妈妈听后就特别感动。
其实,每一个行为,不管我们理不理解,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美好的需要。就像马歇尔跟很多的杀人犯吸毒的人去对过话。去年,我也跟一些吸毒的人对过话,其实他们的行为背后也有着美好的需要。只是说当下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做了一个让我们不满意,可能他自己也不满意的行为,其实这个时候更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我们再看到社会上一些,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他们的行为我们不理解的时候,不妨放下偏见,带着好奇跟他聊一聊,看看他到底在满足什么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