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处于信息流通时间2的n次加速,数量2的n次方增长。面对爆炸量的信息,我们的大脑却没有对应的成长去处理。现在的我们都很浮躁、不安、缺失安全感,如何应对?既然追赶不上潮流,那些表象的东西,我们就更要弄清潮流本质,把握潮流。尝试思考慢下来,行动也保持敏捷。
《思考快与慢》一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卡尼曼教授关于认知和决策的著名之作。整本书围绕着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两种人格(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和行为经济学中的人的概念)、两个自我(记忆自我与经验自我)展开。
书中写到两个系统,分别是自动的系统1-快思考,以及需要付出努力的系统2-慢思考.系统1是指导我们当机立断的想法和行为。系统1是掌握技能后能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技能的习得要求有固定的环境,练习的机会,以及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快速且明确的反馈。系统1在处理信息时,可能会产生认知放松,当信息不可信时,也不会发生警告信号。系统2会进行判断和选择,并认可系统1形成的观点和感觉,同时它也能避免许多愚蠢的想法和不当的表达而引起的冲动。系统2不是理性的模范,其能力以及能够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让我们认识到,通常在决策中犯错是因为系统2无法再了解更多的信息。
在我们现实工作、生活中,需要经常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决策,快速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但系统1是会产生偏见和认知错觉,如瞄定效应、过度自信、回归平均值的预测等,系统2也存在掌握信息有限的局限,那么如何利用两个系统有效地提升工作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的质量。书中给出的办法是:“避免系统1出错的方法是认识到你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水平、处于的环境及当时的情绪。“认知错觉比感知错觉更难以识别”,因此,认识到自己需要有更高的自我认识能力,冷静分析自我、当时环境和情绪,从而辨认出雷区。然后,更关注外界信息,更愿意接收信息来提高系统2的有用性,来综合运用系统1、2的优点和避免规避错误来提高决策质量。
由于Google、Facebook、维基百科、微信、电商等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任何信息、购买到任何的物品,会导致让我们的能力无限放大了,从而出现产生偏见和认知错觉,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你看到的,主动去搜索信息获得后的理解,会以个人能力而产生偏差。我们获得信息容易了,也自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更当机立断。依赖系统1-快思考的决策,会带了更多的黑天鹅事件。
我们需要更多系统2-慢思考,让自己慢下来,把时间留点白,冷静分析自我,辨认出雷区。微信朋友圈、微博、新闻,每天都有太多的信息出现,主动去接受这些表象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没有时间去进行慢思考了。
让自己的时间留点白,烦躁不安是源于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失衡。我们可以不看手机,不玩电脑,只到咖啡店装B地静静地坐坐想一想;或与朋友、家人面对面进行沟通,沟通同时也反省到自己;写写日记,blog等,通过写出的文字,来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当然,在商业社会里,快始终是制胜之道,如果不够快,很容易被打败。如何在慢思考下,行动都敏捷?既然追赶不上潮流,那些表象的东西,我们就更要弄清潮流本质,把握潮流。通过对表象问为什么,一层一层往下问,找到本质,寻到根源后制定对应解决方案。
一层一层剥出事物的本质,上一层剥出下一层的难度级数也是指数级的增长,或更甚。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让思考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