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岛62组:行动美学在香港大屿山的实践
参与者:王志忠、文皆俊杰、吴奇飞、马境若水
2024年12月2日、3日
中国香港
前言:
10月27日、28日,我们在澳门黑沙滩实践之后,12月2日、3日又在香港大屿山贝澳沙滩再次实践。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的行动美学得到了在场、异地、跨境的检验。
近10年来全球话语权的争夺,从商业、经济、科技、文化,上升到外交、战争。从疫情到鹅鸟,地球人及太空人都被卷进去了。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背后是什么?我们看不懂的只有通过看懂王的面部表情进行猜测、解读。
艺术工作者,从体能到脑洞近似于钢铁战士,在各种学术前沿观察、探索、前行、实践,排除各种伪学、学术陷阱,获得硕果。我们是这样规划的,也是这样做的。
珠江口是山海、江海、岛海之地,自古兵家、商家、传教人士必争。达摩在这里渡海上岸,容闳在这里岀海西洋,宝镜湾岩画在这里守护着万年海洋密码。
大屿山的1400多头水牛自然放野,是一场有全球生态意义的科学实验,艺术家在这个生态语境中露营,夜幕降临,大海与沙滩坠入海底黑洞,抬头仰望星空,在火堆旁饮威士忌,吃面包,讨论艺术,困倦之后进入帐篷在梦幻中与高更在塔希堤岛对话。
太阳从海山的远处落下,余晖万丈铺满了大地、岛山、大海。早晨,太阳又从另一头突破暗黑夜幕缓慢升起,有一次在桂山岛观日岀因阴天而失败,这一次补回来了!太阳是宇宙之神万物之王!
王志忠的行为装置作品,以“搁浅”的肉身,指向问题和当下困境。。文皆俊杰在沙滩上锥画沙完成了《圆圈纹饰猫兔》。吴奇飞完成了《帐篷露营》。马境若水借助神兽的力量发布了《死文字复活计划》。何俊彦、李是竞、潘星磊、吴清,对这一次的行动进行了学术观察与批评!
《百岛62组行动美学在香港大屿山的实践》,是一件集体完成的作品,行走、交流、互动、对话、讨论,尽在其中。
感谢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的每一位朋友!
百岛62组(M)
2024年12月
于大鹏半岛(珠江口东岸)
王志忠作品:《搁浅•芝麻湾》(行为装置),2024、12、2日,中国香港贝澳营地。
这里是香港离岛区的大屿山南麓。我们来到一个叫贝澳的海滩营地。前不久,一众艺术家,在对开海面上的一个小岛(牛头岛)上,眺望大屿山,讨论大航海、后殖民,以及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等话题。而此刻,有一个冠名“西部沿海生态线”的展览现场,正在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厚山ART空间进行中。这是活跃在南中国的一群实验艺术家,他们不再苟于陋室书斋,他们关注问题,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持续奔赴城市与乡村,海洋与大陆,荒岛和民居。以在场的姿态和肉身经验开展田野调查,生态纪实和艺术创作。这是与生态有关的艺术行动,也是以艺术出发的生态实践。
我卸下行囊,凭栏远眺,远方就是依稀可见的中国南海万山群岛诸岛。群岛和大屿山贝奥营地之间,不时有万吨巨轮缓慢通过。曾几何时,天上几乎三五分钟就有大型飞行器滑行降落在不远处的香港国际机场。这是一条通往世界的最繁忙海空通道。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景象日渐稀松。
我在号称是“第七大陆”的堆满了海洋垃圾的海湾滩涂上,用不同的材料,包裹肉身,“搁浅”在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潮汐线上。在阴暗湿冷的封闭空间里,不停地向外鼓吹气泡。那随时可能吹爆的气泡,是逼近的危局,亦是改变的希望。它秒速唤醒人们,要重新审视固化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和整个价值系统。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当下最紧迫的时代话题。
王志忠
2024、12、8于深圳
文皆俊杰 作品《沙滩上的螺旋纹:猫》
文皆俊杰 作品
文皆俊杰:
1986年左右开始接触书法(对联)和服装(裁缝),1996年开始接触计算机(文字输入),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至2007年以计算机工程师(程序员)身份工作于广东珠海。2008年离开珠海前往北京,2009至2011年发起与陌生人一起生活“寄居计划”,2011至2013年居住在北京黑桥艺术区,2016年开始关注WiFi信号,2016至2017年发起“寄居画廊”,2018年完成身体WiFi化,2019年开始WiFi猫形象,2024年发起“寄居商店”。他的艺术关于如何通过动作、信号、场景构建人与人的连接,涉及身份、价值、权利、情绪、记忆等。
吴奇飞作品:帐篷露营
吴奇飞:这次来到贝奥海滩露营,感受最深的是,海滩的基础设施很全面,饮用水,冲凉等一应俱全。当地村民负责维护清洁卫生,也看不到城管,或者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但这些基础设施应该是政府建设的,政府并没有将这些建好的设施据为己有而是归还给当地村民管理,也不收取任何费用。营地也没有多余的商贩,只有一个提供水上运动产品的门面。总的来说这个沙滩的运营管理完全不是市场化的,也不是政府全权管理。某种程度上它做到了政府与村民的共建,人在其中会很自然贴切。这与大陆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大陆大到中央,小到村集体,政府或者党建全权包办了建设管理运营,民众的参与感非常低。中国大陆遍地保安,每个公园、地铁都有大量穿制服的人,这不仅加剧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感,而且行政成本会居高不下并直接影响政府效率。现代管理应该是降本增效,但中国大陆在公共事业管理上是反其道而行,这不仅导致民众怨声载道,管理效果也很糟糕,管理者也得不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只会简单机械粗暴地执行指令。
贝奥沙滩可以作为一个样板,如何让公共事业回归公共本身,而不是异化成另一种行政指导。中国大陆还要继续深入地学习,不能将现代化建设简单理解为搞基建,理念上更加重要
马境若水作品:《死文字复活计划》,百岛62组,香港大屿山,2024。
马境若水:我这一次在百岛62组大屿山行动美学实践活动的作品是《死文字复活计划》。在一个老旧水泥地过道上用白布、丙烯书写了彝文史诗《勒俄特依》开头的4句:“远古的时侯,上面没有天,有天没有星,下面没有地,”。我从汉字图腾转向《死文字复活计划》,是个人精神世界的秘本,与心理学有关,也就是好奇。粟特文、吐火罗文、突厥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水书,佉卢文(驴唇字),沉睡在棺材板上的僵尸文字无人问津时,我计划用书写的方式唤醒这些死文字,力所能及让死文字复活,以抽象画的形态回归,与当代艺术同步再生。死文字中应该隐藏着远古时代的宇宙生命信息,原始巫术、大禹治水、结绳记事、女娲补天、伏羲画卦、仓颉造字、蚩尤九黎、勒俄特依、左江岩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任何一种文字不再使用之后,文字并没有真正死亡,只是沉睡了,一旦重新激活,其能量场有可能是我们打开宇宙第三空间的钥匙。野牛的蹄印、鸟足的爪痕、贝壳的纹图,是文字之前的文字,人类脑洞中的万年记忆不会因军事战争、自然灾难而退化,宝镜湾岩画一直在那个地方,大屿山的野牛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与珠江口共同体。
在沙滩与野牛一起晒太阳
在柴火堆围座,讨论艺术
百岛计划简介:
2018年6月,由何俊彦、马境若水在东澳岛、白沥岛发起,13位登岛成员在雨天参加了启动仪式。之后的2019年12月在桂山岛建立营地。同时,持续邀约海内外跨学科策展人、艺术家、人文学者、写作者、影像文学作家、美术院校师生上岛,在岛上交流、讨论、实践、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外地艺术家短暂驻留,也进行了数字对谈、座谈、讨论、讲座、论坛。在这个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平台上,产生了多种形式、内容的作品,在粤港澳、北京、上海,输岀或参展。截止2024年12月份,共产生了62组,超过300人次参与。百岛计划仍在持续进行,欢迎有兴趣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及不同学术方向的学者登岛交流!
编辑发布:百岛计划第62组
2024年12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