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我喜欢的作家,无疑。
如果你不知道他,那我就从弗洛伊德讲起。
你们都知道弗洛伊德,他是心理学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他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是荣格,另一个就是我所说的阿德勒了。
《自卑与超越》里收录了他毕生心理学研究的精髓: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是自卑感的补偿;
生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个体,而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
追求内在价值、拓展社会兴趣,是一种内驱力;
……
曾有段时间我陷在弗洛伊德的“原生家庭”的控诉里不得而出,幸运的是,我的救世主阿德勒一瘸一拐地从百年以外以书籍之声走到我身边,轻声说:孩子,你看我从小就丑陋和残疾,但我始终没有以此甩掉命运之“锅”。
我们都是成年人,既然成年了,就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热泪盈眶。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要先认识弗洛伊德,才能认识阿德勒。
只有看到了自己的伤口,才好从伤口里离开。
阿德勒一开始也是精神分析那边的,后来他越来越发觉在弗洛伊德那里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只会在自己童年的苦难里越陷越深。
于是他们不欢而散。
自己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成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他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建立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所。
成立了儿童指导中心。
如果成人的悲剧都是从自己的童年开始的,那么我们就回到童年将自己的人生逆转。
这就是阿德勒最伟大的地方,他始终在寻找“破局”的方法。
他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建了父母效能培训课程,当时风靡整个西方社会。
他既创作了多部专业化书籍,也创作了诸如《自卑与超越》、《儿童教育心理学》等通俗心理学读物,普及他的心理学思想。
而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里的内容就是父母效能训练的核心内容。
与其把孩子培养得野心勃勃,不如将孩子培养成勇敢、坚韧和自信的人。——这句话是我育儿之路上的座右铭。
教育学者林群峰说过,孩子的行为是“木”,心理是“林”,而亲子沟通是“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错误的养育观。
孩子错误的行为发生了,我们是遏止他的行为,还是找到行为背后的心理渊源,从孩子的“根部”去化解和浇灌呢?
如今,我也为人父母了,我会不会也将成为孩子以后埋怨和痛恨的“原生家庭”呢?
人说,世界上所有职业都要考证考级才能入行,唯独父母这个职业可以随时上岗。
真的只能是这样么?
不!
《儿童教育心理学》——听阿德勒爷爷一本书的话吧,别去接孩子以后“原生家庭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