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路要比别人快好几个节拍,记得上高中的时候,下课了,同学们一起走路,我总是走在前面。
以至于后来大学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女朋友散步,走着走着就把女朋友甩到后面去了,总是要停下来等她。
这件事以至于后来成为她成为我妻子之后,仍然拿来抱怨和笑话我。
这个走路比较快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越来越严重。
哪怕我是抱着四岁的儿子,走起路来也是行如风,催促妻子的快点走,儿子在背上叫妈妈快一点儿。
记得有一次在杭州,看完西湖的喷泉回酒店,因为人流量太大,挤不进地铁,就决定走会酒店,大概有五六公里的距离,因为又有点下下雨,我抱着孩子往酒店赶,妻子总是落在后面查过一百米的距离,我全身汗湿透了,没觉得累,停下来等了好几次,最后我到酒店大堂还等了半个小时,她才走回来,看得出她是在拼命走了。
熟悉我们的人就知道,我和妻子并未太大的身高差异,体格的比例差不多,我常年抱怨妻子走路太慢。
实在是不知道是我走路快,还是她走路慢。
美国媒体总结的十大长寿指标中间有一项:
走路速度越快,距离越长,体力的持久性也就越长,有望长寿。匹兹堡大学的学者综合回顾了9项不同的研究成果,分析结论为: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死亡的可能性就会降低12%。
天啦,这个是真的吗?
意思是快点走就可以活得更长咯?
这个结论实在是值得怀疑,我多搜集了一些证据。
澳洲研究团队调查5万成人的步伐速度与寿命、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经过9年追踪,研究发现走路速度快、正常的人比走路速度慢的人还要长寿。比起走路速度慢的人,走路速度高于平均的人能分别减少20%死亡率、心脏病死亡率。这份效益在老年人身上更加明显,60岁以上走路速度普通的老人能减少46%死亡率,而走速快的老人则能减少53%。
走路的速度与死亡率呈现相关性。
再思考一下,这个是统计群体分析结果,到底是健康的人走的快一些,还是走得快就更健康呢?
对大多数人来说,改变走路的习惯并不容易,但对某些很少运动、很少走路的人来说,加快步伐是健康的第一步。
换一个维度,区域不同,走路的速度也不同。
新西兰是一个发达国家,最近报道称,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二肥胖的国家,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以发现:
平均来看,成年人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肥胖或者超重
将近一半的毛利族裔成年人超重
70%的太平洋岛民裔成年人超重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西兰只有17%的成年男性肥胖,而目前为30%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新西兰只有21%的成年女性肥胖,而目前为32%
有些时候,在新西兰的大街上看到一些肥胖的人缓慢的行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天啊,怎么可以胖成这样”,是的,这就是新西兰,Welcome to New Zealand。
新西兰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让政府头疼得很,每年都要耗用大量的医疗资源。
是胖了走不动,还是不走路导致胖了哇? 胖了自然就多病了。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深圳,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城市白领的行走速度是非常急促的,大家都在抱怨生活在这座城市压力太大了,但在深圳的公共环境下,看到肥胖躯体还是鲜少见的。
快节奏的有压力的生活方式也是好处的。
快点走,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