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说:
一个人的观念就像是一个人的大脑“操作系统”,是这个操作系统决定了他的行为。所以,当你的观念更新,你的操作系统也就跟着升级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升级过他的“操作系统”!
这个道理很犀利啊!
于是军哥也开始尝试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把学习、沟通、工作技能等方方面面的“操作原则”,认认真真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天天温习,不断反馈和优化。结果我发现短短半年的进步,甚至超过以前好几年!
(再次强调: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触动你的一些“原则”记录下来,不断温习、反馈和优化)。
那么,我到底get到了哪些新的观念、大脑做了什么样的升级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1、表现型人格VS进取型人格
表现型人格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纠结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博取他人的满意上面。
而进取型人格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想“我该怎么解决”,把时间用在成长提升上面——唯有成长,才是实现一切愿望的终极手段啊——所以从此以后军哥再也不纠结了,埋头苦练才是王道嘛!
2、共情VS自我
沟通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情感连接”,具体就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肯定他的感觉,找到对方值得鼓励的地方。这就是“共情”。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太自我,根本做不到“在意别人的感受”。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耐烦,比如说,不要总是在别人伤心的时候说“别放在心上”、“看淡点”、“这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这就是在否认别人的感觉——你不觉得是大事,别人觉得是大事!
就因为这个技能,我跟老婆再也不吵架了,感情直接恢复到了初恋的状态啊,hohoho……
3、精力管理VS睡眠时间管理
很多人跟我一样总是熬夜,然后白天赖床,有木有?但是现在我已经坚持早起一个多月,每天6点起床。6点半起床的老婆说,“以前是我怎么叫你都叫不起,现在算是彻底反过来了…”
怎么做到的?其中关键真不是睡觉时间长短——关键在于“精力管理”。首先,你先试着6点早起,我不信你晚上还能蹦跶到一两点,精力都用光了嘛。到十一二点往床上一躺,头刚粘上枕头你就睡着了。其次,拉伸运动和冥想是白天休息、恢复精神的最佳方式。
我个人的经验是,每50分钟的专注工作之后,一定要运动或者冥想,花10分钟真正的放松一下身体和大脑!这样做,你绝对能以最高功率运转一整天。
4、注意力管理VS时间管理
我们都知道看新闻、刷朋友圈、聊微信、社群,像个黑洞一样把我们的时间吸走了。于是大家都开始关注,怎么才能做好“时间管理”。
然而时间是没法管理的,它是天道运行的表现,无人可以控制。真正的秘密,是我们自己的注意力管理啊!学到这个观念之后,我第一步是关掉了微信和QQ的提醒铃声,爽!第二步我屏蔽了所有的群,而且如果没有产生交流价值的话我绝不参与群聊,更爽!第三步我直接是关掉流量专心做事,这是怎样一种体验?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哇……
PS:放心,重要的事情别人会打电话找你。而且,按照上一条精力管理的原则,专心做事50分钟之后,还是可以刷刷微信休息一下滴!
5、猎手型学习者VS焦虑型学习者
不久前彭小六的微课中提到“猎手型学习者”的概念,把我给震住了。猎手型学习者,往往有着非常强的目标感,知道自己当前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除非符合自己的核心计划,否则再好的东西都不学。这种学习者的效率往往也很高,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一本书里面的一段话已经解答了我的疑惑,那么这本书就可以丢掉了。”
与“猎手型学习者”对应的,是“焦虑型学习者”。他们总感觉自己能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不加辨别筛选看到什么都想吸收,所有的公众号一股脑关注。结果呢,肯定是越学习越焦虑啊,因为不系统的学习方式,学得越多流失得越多嘛。
于是军哥调整了策略,读书为主、微课为辅、公众号最末,围绕个人成长、工作技能两方面来学习,真是爽得不要不要的。
6、稍后阅读VS马上阅读
上一条说到了,我们最好是要围绕自己的目标,系统的学习。你可能会说,但是公众号文章就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啊,我总不能不看吧?
好在还有「稍后阅读」这个概念——就是你可以把看到的好东西先集中存在一起,有空了再阅读,也就是把浏览和阅读分离开来:用碎片时间快速浏览,用整块的时间精心阅读。这样,你不就可以用大块时间阅读你搜集的某一类文章了吗,和读一本书又有什么差别呢?
怎么收集?有道云笔记啊,印象笔记啊,都可以的。
7、随性而读VS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方面的3个观念,让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百上千倍。因为以前的随性而读,就像个筛子嘛,留下的太少了!
观念一:一个人学习过程中,调用的感官和手段越多,效果越好——所以我开始坚持做思维导图!
观念二:大脑在九小时内会遗忘60%,所以我决定——所有重要的知识,9小时内务必复习一遍!
观念三:听讲能够吸收5%的知识,阅读可以达到10%,而完整的把所学知识分享给别人,你可以融会贯通90%以上——我更加坚定了每天写作的信念,同时开始学习演讲、为公开分享作准备。
亲爱的你,有没有觉得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