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孩子今年研三,本硕都是排名响当当的双一流大学,做论文的同时,也在找工作。
问他简历投了那些单位,他说了一些。
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硕士,你为什么要去投那些单位?如果想去那些地方,本科也是可以的啊,这三年又有什么意义?
年青人很显然不在乎这个,他觉得只是一份工作,哪个地方可以挣钱,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去哪儿,和体面有什么关系。生在香港,长在广州的他,身处家庭及周边环境中,早就养成务实低调的一面。
年青人的坦坦荡荡,让我羞愧。
原来埋在我骨子里的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我多少还带有名校,工作贵贱的意识。
想到另一个朋友的困惑。
他家孩子一路名校读书,出国留学,学的是设计,奔着精英路线走的。
没料到,孩子毕业后,一心选择到某一奢侈品店做柜员,推销自己设计的产品。
朋友一直不认可孩子选择。一路读名校,大学毕业,去做柜员,为的是什么?既然要做这个,费那么大劲读那么多书还有什么用?
但孩子不关心这些,孩子只想把自己设计的东西卖出去,赚到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没有所谓体不体面的问题。
这一代年轻人活得可爱真实!
他们为自己而活,活得接地气,不为他人脸面而活,不为虚无的面子而活。
导演宁浩说,我挣钱,我又没偷没抢,我得生活。生活不是个羞于见人的事情。
我崇拜那些为了理想而活的人,但也同样佩服放下身份、丢开虚无的面子、接地气活着的人。
佩服罗永浩,在锤子手机失败后,欠债六亿。为了还债,丢开放下身份,去做直播,去接游戏广告。
杨绛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活成面子,还是里子,说到底还是个人的事情,愿我们都选择了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