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设立了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称之为锦衣卫。锦衣卫仗着有皇帝亲自指挥,在官场飞扬跋扈,坏事做尽,搅得官场乌烟瘴气,官员们个个人人自危,担心会受到报复,不敢轻易得罪锦衣卫。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锦衣卫到朝中官员处办事,事情交代完了,官员就得向锦衣卫孝敬几百两银子,花钱免灾。如若不给,恐日后会招来大祸,乌纱保得住保不住倒在其次,弄不好还会赔上一条命。
话说王守仁在江西为官,平时好节俭,守清廉,政绩斐然不说,还在文坛享有盛名。当时锦衣卫奉命到江西办事,要和王守仁交接公务。事情一完,按照规矩王守仁必须得送上几百两影子堵住这锦衣卫的嘴。但是,王守仁为官清廉,本没有什么家财,拿不出钱来给锦衣卫。
锦衣卫找到王守仁,三句两句在套话,就是想要银子。王守仁装傻充楞一阵子,忽然计上心头。他回头在盘子里放了五两银子,用红布遮住,拿给锦衣卫。锦衣卫一见到钱,喜形于色,伸手一拿,只有五两银子。顿时来气,把银子扔到地上,摔门而出。
王守仁见状,大笑几声。手下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觉得王守仁得罪了锦衣卫,肯定没好下场。对着王守仁好生劝告,让王守仁赶紧弃官逃命。王守仁说不用怕,锦衣卫还会再来的。原来,这王守仁在江苏为官,品级要比来办事的锦衣卫高,按照制度,锦衣卫回去复命得向王守仁请辞。
果然,第二天,锦衣卫按例来请辞,王守仁忙不迭地说,昨天怠慢了云云,手手头没有多少银两,愿为锦衣卫亲手题写“公正廉洁”四个字,并且分文不取。还愿意给几位锦衣卫写一篇文章,颂扬他们的“清正廉洁”!
锦衣卫听得一愣一愣的,总算尝出味道来。这样是真让王守仁这种大文豪写颂扬文章倒还好,要是他写文章揭露他们这些丑恶行径,那好日子岂不是到头了?连忙搪塞了几句,匆匆离开了江苏。
锦衣卫回到京城,想来想去还是不敢刨王守仁的不是。毕竟是文坛大家,著名学者,要是被他给披露一番,皇帝面前还真不好交代,最终,放过了王守仁。
这出秀才遇上兵的故事到头了。话说回来,逢人做事,常三思,不把别人逼到绝路上,自己也不至于步入绝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