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了特别有大爱的品格教育张丽红老师谈到与家长畅谈孩子如何在困境中实现翻转。里边的一句话特别受触动。
“小姑娘,别跑了,你爸你妈都走了。”
“小姑娘,回来吧,你爸你妈都走了。”
“别跑了”和“回来吧”两种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回来吧”这个表达是又继续把孩子拉回到原有模式里去了,她需要有人去为她承担,
“别跑了”是回来?或者是不回来?都是由你自己决定,因为承担你责任的人不见了。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帮助孩子打破旧有的模式,走出来,沿着旧地图是永远找不到新大陆的。
孩子走读,我在带孩子,先生在老家。晚上和先生打电话聊完天后我说:“你,明天能不能抽出空余时间给我打个电话呢? 稍微主动一点点,都是我给你打电话联系。”先生说这段时间我都要一门心思投入到生意上,你别对我要求那么多。这段时间我不能分心。好吧!我立刻察觉到,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抱怨存在的,是有要求对方的,其实这个是我需要,而不是他的需要。我是在要求对方,会让对方有压迫感的。 如果再换一种方式去沟通呢?“如果能在白天接到你的电话,收到你的关心,我会觉得很开心的。” 这就把我的需要表达了出来。而不是我在要求你怎么做。
生活不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