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古人之画有意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懂何为意境,自降谢提出“六法”之后,画之标准初立。后世所谈之“六要”诸等,皆是以此为基发展而来。而我认为何为意境,即是画面布局,物件点缀,说萦绕出的氛围,即是意境。
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中谈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这些就说明了不同事物所组合起来后所产生的奇异效果。
即是如此,是否可以理解为,古人之所以有意境,一方面是自己的底蕴深厚,二是其对于画面布局构想十分的精细。相传为摩诘所作的《山水诀》其中对于山水布局,如何构筑画面的讲述是十分详尽的。这个是否可以说明,古人已经整理出了如何使画面产生意境呢?
古人对于不同的绘画有不同的态度。譬如李唐对于尺幅较大的山水画用的是斧劈皴,写江南小景则用的是刮铁皴。
综上所述,我认为意境的产生:一是源于画家自身文化底蕴,二是来自于画面的整体布局,三是对于笔墨技法的合理安排。如此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最终追求: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