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这是一篇被推迟的访谈文稿。时逢采访当天已过去两月余。其中原因不赘述。我的公众号微澜之光开通后,一直处于散漫中。这个春天,我对它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准备着手做一个人物专题,即中国原创绘本力量系列,主要访谈致力于中国本土绘本崛起的创作人。他们一直在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努力,孩子需要本土文化的力量。孩子即未来,所以,这些创作人也将代表着未来的文化走向。欢迎并谢谢您的关注。
1月21日,我还记得那一天,长沙骤冷。
在头一天的上午,我与画家段颖婷敲定了第二天的访谈时间、地点。而当天晚上,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可能有雪,接下来几天都是。我非常忐忑,怕恶劣天气造成阻挠。如此,这访谈似乎就显得冒失了。
跟段从未相识,只是因为一位朋友的热心引荐,得以在微信上取得联系。通过简短对话,最后确定见面交流。这个时间卡得有点尴尬却又恰到好处。早几天,长沙天气不赖,可双方的时间空档都没有;晚几天,说不定长沙更冷,又临近过年,怎么都不能往下拖了。
再回到那一天,1月21日。我与段,一个从西边,一个从南边,我们在城中的一个咖啡馆会合。
我先到,选择了在“书吧”的位子。这个地儿我很熟悉,没搬家以前,我常来一坐就是大半天。稍候片刻,一位女士出现在书吧的另一端,米色大衣,素色提包,简洁周正的风格,我直觉那就是她。虽然还看不太清她的面容。她也看到我,向我走来,我俩面对面,我能清晰地看见她的睫毛。
她面容秀丽,略微有点憔粹,淡妆。齐肩披发,微卷。她对着我微微点头,温柔优雅,透出一种克制与距离,比我在网上所看的照片要成熟。
她坐到我对面,我问她要喝什么,她说,我喝白开水。
这片刻的初会,似乎打破了我对艺术家的自我遐想,是什么呢,我还说不准。
我简单介绍了自己,并说明采访的意图,希望除了创作之外,能聊一些情感婚姻方面的话题,这也缘于供稿媒体的需求。可是,显然我们之后的谈话偏离了这个需求,并不知不觉在某一个话题左右围绕,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
“其实在来之前我是犹豫的。”当她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我们的距离忽然被拉近。“说实话,如果要我谈情感婚姻,我不知道要谈什么,因为这方面,我的没什么波折,很平凡、简单。“她真诚地看着我,略有羞涩。
我立马决定扔掉我的采访提纲:“没关系,那个不重要的,主要就是聊你的创作,我最感兴趣的也正是你的创作。”
1、十年
那么就聊绘本。其实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图画书。
“算起来,我接触绘本已经有十年了。”段颖婷说。从2006年大学毕业至今,刚好十年。
国内“绘本”的概念引进,大概是从台湾的几米开始。说到几米,让我倍感亲切,那时我入手了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段颖婷还记得有部绘本叫《吃噩梦的小精灵》,让她印象深刻。似乎是瞬间就爱上了绘本这种艺术表达形式。那时,她接触到很多国外优秀的绘本作品。对绘本的喜爱,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大学里学的是多媒体艺术设计,与绘画是不同方向,于是她自学插画。凭着她良好的绘画功底及悟性,她很快崭露头角。
2008年,段颖婷参加了“三之三两岸三地图书研讨会“,她的第一部绘本作品《窗外的蜗牛》入选最佳插画。来自内地、台湾、日本、法国等各地的图画书作家及画家汇聚一堂,当时梅子涵先生也在其内。
此次盛会,段颖婷有幸见到了《不一样的卡梅拉》的作者克利斯提昂兄弟,这对兄弟带来所有的创作手稿,厚厚的三、四本速写本,完整地呈现出他们最初的创作状态,让她很清晰地看到绘本角色的产生。这令她非常感动,并对创作图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009年,段颖婷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段张取艺,主要为出版社的文学书籍作插画,这为她的绘本创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十年间,绘本在国内从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选择过多,恰恰折射出绘本出版业的业态。
早些年绘本的引进是加以甄选的,有品质的考量。发展到现在,国外引进绘本已是铺天盖地,甚至有泛滥之嫌,这正是出版社不加选择全盘引进的结果。
“不能否认国外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这些作品的语境、故事当中,很多元素比如地名、人名、习俗等各种细节,跟我们孩子所处的真实环境太不相同了,文化氛围也不同,很难引起那种很强烈的共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一直在国外的文化下熏陶成长,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段的表情透着凝重,“我们的孩子实在太需要与自身母语的文化连接了,这是一种本能的深处的需求。”
现在的孩子,一般是3、4岁就开始阅读绘本,有的甚至更早,这一块对于本土文化的呼声和需求都很大。我们的原创图画任重道远。
”我相信我们的原创一定可以从低谷起来。“正如段颖婷所说,这一两年,国内的原创绘本频出佳作。出版社对绘本引进从当初的狂热走向理性,转而扶植本土创作。这里面有国家的支持,政策的倾向。这对出版人、创作人及家长孩子来说都是大大的好事。
段颖婷这样形容:”文化是一种滋养,它会给到孩子一颗萌芽,就像种子一样种在心里。我们就是在撒播种子,种子发芽后,慢慢地其他的杂草就没有了。“
她在说这句话时,我看到她的目光是那样纯净而深远。
2、创作
“正常的情况下,创作出一部比较好的作品需要多长时间呢?”
“一般是一到两年,有的甚至更久。比如蔡皋老师创作一部作品一般要五年。”
“为什么要这么久?”
“我们要做的是精品,并不是速成品。”
段颖婷是把绘画创作当做一件很考究、很严肃的事情来对待的。
如果她手里有一个故事,除了严谨的资料调查以外,她会赶赴故事的背景地,实地采风。感受当地的环境、气质,仔细观察当地的人物风土物件等,最后将她的所见所悟融入她的画里。大量的准备工作只为能更传神地构建故事的基调。
比如为儿童文学作品《森林里的小火车》(彭学军著)作插图时,为了画好书中的蒸汽机小火车,段颖婷特意去二手市场淘小火车模型,因为是过去的年代才有的东西,所以颇费了一番周折。
她认定:不真实的东西是没有情感的。
她觉得,绘本好比电影。一旦沉入创作,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长镜头,记录下不同的画面;又像一个导演在选角,不断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揣摩符合故事的角色。
每一页正稿敲定的背后,有无数张被弃用的草稿。影片的最终,也有无数没用上的分镜头。艺术的创作经历无数次推翻,但这并不代表浪费。在不断的推翻中,故事角色活出来了,绘本完成了,电影也拍成了。
此等心思的创作,成本是难以计算的,毫无利润可言。端看创作者想要追求艺术还是利润的高度。
比如《妖怪山》画家九儿光画稿就用了一年零八个月时间。一部优秀绘本的意义,早已超越画作本身。更远非那些一至两个月即可出版的速成绘本所能比拟。
在段颖婷看来,绘本是很神圣的领域。少有资金的干扰,创作人更能潜下心来,保持创作与思考的独立,从而保证作品的纯粹干净。
作为一名绘本创作人,段颖婷可说是活跃于绘本界的第一批人,创作出经典的好绘本,是她心中不会放弃的理想。
而作为插画家及工作室老板,她穿梭于出版业、文化圈,看过也听过不少故事,没有哪个角落总是光明普照,也不存在永恒的真理。她看过太多变化,却从不为那些变化所扰。在那变化当中,她反而更懂得自己。
段颖婷非常欣赏安房直子,一位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家,她远离人居,一生淡泊,却创作出非常深刻的诡异的故事。段非常向往这种状态,静静地忘我地创作。
"这样的生活是否会单调呢?"
"内心丰富,不存在单调。内心想要做的,充分表达就足以动人。“
她说:“优秀的作品一定要经历时间的孵化,一个优秀的创作人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年代很热闹,太热闹了,是个需要宣传包装的年代。我觉得创作者要远离热闹,要以作品说话,作品表达了一切。”
一种对时间和纯粹的敬意,我从她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的心底也由衷地升起了一股敬意,对她以及如她一般的创作人。
3、自我
午餐时间,我们每人点了一份意大利面,话题转向轻松,比如美食,旅游。语言的交流,总有一些会留在内心。我们的距离无意中又拉近一些。
当段说:”其实今天出来,我是做了思想斗争的,我从来没有跟不熟悉的人这样面对面交流,但我想让自己突破一下。”我很喜欢并感激她的坦诚,并觉得这相当可爱。
对我来说,我是第一次以独立人的身份与访谈者会面,也是突破。
段颖婷形容自己生活古板,个性保守,朋友圈里基本是跟她的创作有关,几乎不主动与圈外人打交道。但她的内心常常想从那个自我里面跳出来,变成各种不同的女子。
她偏爱看人物传记,特别是女性。她爱看不同女子的各种性情,各种经历,时常在她们的故事里着了迷。她最喜欢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民国时代以及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她很欣赏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和潘玉良。她们是不同类型的女子,不过都有个共同特点:坚持自己,内心丰富、优雅。
她说,女人一定要优雅。这个优雅指的并不是仪表形态,而是在于对人、对事、尤其是对困难的处理方式都很美,不随波逐流,美美地生活,美美地爱自己。
她有个系列作品《粉兔子》,主人公是一只粉兔子,演绎着她内心不同的自我。兔子有着不同风貌,或俏皮,或淘气,或优雅,或热情,或狂野等,皆寄托着她的狂想或冥思。她将自己的心性与渴望融入了兔子,兔子便有了灵魂。兔子可以帮助她完成现实中她所不敢想不敢做。
这样的创作无疑是有魔力的,段颖婷沉醉于其中。绘画时,她倾注所有的爱在其中,时时体会一种深沉又甜蜜的眷恋,绘画于她,是孩子,也是爱人。
电影,书,音乐都可以给予她灵感。她爱看电影,反复研究电影述事的方式;她喜欢钢琴曲,在乐曲中打开自己的想象;安静与空闲的时刻,看自己喜欢的书,从中领略更多的人生。
段颖婷透露,她正在精心准备创作一部绘本,至于题材,先保密。我很期待,中国原创图画书在段这一代画家的努力下,迸发出迷人的光芒。
4、生活
创作中的孩子与爱人是绘画。我们接着聊到生活中的孩子与爱人。
"对于一个非常忙碌的画家妈妈来说,会不会觉得自我跟孩子的冲突?"
"不会,我觉得没有影响。家长的状态最重要吧。"
段颖婷坦承,他们的工作都很忙,但只要人在长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孩子,为孩子朗读小说、故事。
跟孩子真诚平等地交流,遇到事情去认真倾听,她认为作为妈妈这很重要。
对孩子习画方面,段颖婷不建议过早进行具像的绘画,她觉得让孩子自由画,随意发挥想像就好。
段颖婷说自己小时候有习书法,并没有正儿八经地习画。经常在地板上画粉笔,胡乱涂鸦,妈妈都是很支持的。要说正式习画已经是初中,所以她觉得习画时间不在早晚。
她还建议可带孩子多去有艺术美感的地方。她相信孩子有丰富的感受力:“懂得欣赏美,很多地方都将不一样。”
段颖婷的爱人张卓明先生,也是画家,学油画出身。爱人在她的绘画创作当中,给到很多专业引导。
她与爱人虽然性格差异较大,但精神上有着高度的默契,互为知己,少有平常夫妻的生活摩擦。按段颖婷的话说,实在是没有时间为琐事烦恼,因为可聊的太多了。他俩常常秉烛夜谈,一起讨论书、绘画、电影,讨论故事及表现手法等。爱人喜欢看军事题材的小说,而她阅读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俩人经常互相交流,恰巧达成有趣的资源互补。
夫妻俩每年都会抽出半个月的时间,将孩子托给家人照料,然后放心地外出旅游。每一段旅程,不仅是初恋感觉的重温,也是创作灵感的火花再现。
随着年华增长,她的情感体悟也呈现动态变化:从被爱人才华吸引的崇拜,到着重自我的精神追求,在书、画中寻找自我。
五个小时很快过去。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段坦然地看着我:“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我在脑中将今天的信息迅速过了一遍,突然想到我们初会时我的迷惑,我想我已经可以形容出那说不准的感觉,即简单而丰富,深邃而纯粹。
段颖婷之推荐
绘本:
《大卫不可以》:让孩子看一眼就能爱上的书。
《野兽国》: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图画书,是图画书中的金字塔。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深刻的描述生命的价值,它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
《象背》:独特的视角,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感恩。
儿童文学作家:
彭学军(中国)
安房直子(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