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叫“课题分离”: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不是解扣,而是补网
“解扣”就是一面跟妻子说“你别跟我妈一般见识”,一面又跟母亲说“你儿媳妇可孝顺了,快别吵了”。
在我的生活经验里,成年人若是起了冲突,想要通过“解扣”来恢复原状基本是不可能。(有裂纹)我们可以用“补网”的思路去解决矛盾。
“补网”的意思是,你作为网络中心,只要加固好你自己和矛盾双方的关系,就能保证他们不从网络上脱离。还以婆媳矛盾为例,“补网”的思路不是冲上去两边劝和,而是分别加固你与妻子、你与母亲的关系。至于他们能不能和好如初,回归课题分离——这是母亲和媳妇需要解决的课题,你就别掺合进去了。
调解矛盾=处理情绪+重建目标+最小改善
动作一:处理情绪
情绪被消化干净后,致使矛盾产生的真实原因 才会暴露出来。深陷情绪风暴的当事人,特别需要这种“被了解”的感觉。其次要接纳对方的情绪,这是为了获取对方的信任,让他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的。
制造“认知失调”(黄金干预点),就是把对方的情绪彻底掀翻在地上,告诉他这个情绪没有价值。举例:“听说你今天情绪挺激动,心情不太好,遇到什么事了?”领导听罢回复说:“是这么个事吗?我听说的好像不是这个情况。今天晚上团建,你说你坚决不去,我觉得你是不想跟我一块吃饭吧?”他在停顿片刻后会极力否认:“不是这么回事”。而领导接下去说的话,小杨就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倾听。
注意事项1:为避免情绪升级,沟通过程中尽可能不要评价另外一个当事人。避免“你说得很有道理,他这么做,是有点不合理”“你误会了,小王其实挺好的。”
注意事项2:制造“认知失调”不是全盘否定对方,而是指出对方认知里的一个盲区。“脑子里只有跟小王的矛盾,忽略了一起去团建的,除了小王,还有我,还有别人。”
动作二:重建目标
“好,咱们做个假设,假设现在小王已经给你赔礼道歉了,不就是5秒钟的事嘛,现在,这5秒钟过去了,你想要什么?”
“除了收入,你来这个公司肯定还有一个目标,你还能想起这个目标是什么吗?”
“那你觉得小王这个人是好是坏,跟你原来的目标有关系吗?”
“那按照你这个目标,你愿意陷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里面吗?”
一连串的封闭式提问,让对方把既定轨道上的既定目标逼问出来。
动作三:最小改善
设计最小化改善动作,是为了让对方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所以,一定不能把对方的注意力再拉回矛盾冲突之中,可以说:“小杨,正好我手头又个项目,需要处理一个文件。这件事你最拿手,要不这两天你帮我一下吧?”小杨就会全身心扑在眼前的工作上,回到行动的状态。
“我最近身体不太舒服,特别想吃您给我做的饭,您能不能每天帮我调理下饮食?”妈妈根本再没心思跟儿媳妇干仗。这样,他就从眼前的冲突里抽出身来了。
“接下来你想立即着手的事儿是什么呀?”
“咱别光说这个,说点高兴的。下周就要演出了,你纱巾准备好了吗?今天我陪你上街去,咱挑个最好看的,下周好参加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