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10日
书名:《小群效应》
进度: 第九章
摘抄、感悟、行动:
一是强运营:社群运营者努力制造一系列话题和活动,鼓励和吸引成员来参观,或者规定一系列强力的规则,让每个成员都遵守,以壮大贡献内容和互动的人群。强运营非常强调社群规则、意见领袖,强调社群管理、话题管理和引导,需要配备一个人数较多的运营团队来进行服务。239
感想:强运营常见于小群初建时期,破冰后提高社群活跃度,需要运营队伍,建立并执行社群规则。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运营模式。多见于各种学习班和垂直粉丝管理,形式多样。
二是书中例举了棉花糖试验,结论为小组成员还讨论互动充分且均衡时,几成员之间互相表达更加直接、简短,以便所有成员都能表达,完成任务过程顺畅。如果沟通局限在少数几个人中,成员分歧较多,容易导致任务失败。《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契约》中也曾提及:“组织成员互动越频繁,当其中没有任何人的互动频率明显比其他人高时,则他们之间联系与互相交往的轻松感越强烈。”强运营坚持规则会产生各种成本,包括寻找剔出成员的寻找成本,剔出产生抱怨情感成本,运营成本,潜在损失,噪声产生。重新创建一个群比维护一个群的成本更低。P244
感想:这也是我一直比较关注和强调的“平衡”,一个社群走的长远,有为数不多的意见领袖外,还要去中心化,尽可能调动全体学员的积极性。也像书中说的“社群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意见领袖及主流活跃人群数量的多少,或取决于运营团队所能照顾到的最大成员数量。”
曾经探讨过沉默人员对社群的不良影响,按规则删除成员的确成本很高,体验差——对群友而言,删除别人,意味着有一天不符合规则,自己也将被删除,每个人都有危机感。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重新建立社群,重新根据大家兴趣、地域、需求建立小社群。
其实最终解决社群走向的,还是社群建立者对社群走向的定位和目标。
三是弱运营的实质是充分运用各种特性和各种机制、基础需求,将之融入产品的各项功能设计中去,让用户自发地行动起来,自发地去寻找结果。弱运营的语境中,团队的管理者/社群的创建者,实际上变身为进阶机制的设计者和驱动力的运用者。P252
弱运营常见于大型的社群。对用户分为四种状态:plant(潜水,访问频次低)、animal(潜水,访问频次略高)、Human(人类型用户,包含点赞和内容输出)、God(大神型用户,俗称的意见领袖KOL)。
社群中,成员相识,弱运营发挥巨大作用,陌生人和浏览型为主、事件驱动为主的社群,强运营起到的作用越大。强、弱运营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使用社区的不同发展形态和发展阶段而已。
这本书读到这里,基本上了解了社群内在运行的规律。不同目的带来不同的方式,不同方式带来不同的结果,社群终归是为创建者服务的,创建者对社群的诉求起到根本性的助推作用。极少数社群推着创建者走,那应该就是病毒发作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