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琴声……

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都见过古琴,它有七根弦,身型修长,大概一米长,一般会摆在一个专门的琴桌上。古琴最经典的亮相,应该就是在《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了。诸葛亮一个人、一炷香、一张琴,就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这个故事完美地体现了古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气定神闲、高雅神秘,琴音还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文艺作品里要是想表现人物气质不凡、品位高雅,或者两个人物之间心意相通,古琴就是一个特别好用的道具。金庸先生就把这招用得出神入化。在《笑傲江湖》里有一个关键情节,名门正派的刘正风跟邪教的曲洋有一段超越世俗善恶的友谊。金庸就安排他们俩以琴相交,用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来表现他们的友谊。

古琴的意象反复出现在《笑傲江湖》这部小说里。甚至可以说,《笑傲江湖》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把古琴这个符号用得太好了。古琴可以快速调取出本来就写在中国人心中一系列的意义,比如“知音”“琴瑟合鸣”。对于中国人来说,古琴早已经不是一个乐器那么简单,它是中国文化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同时,古琴也成了最能代表中国的声音。上个世纪,美国的一艘太空船“旅行者号”曾经带着一张唱片从地球起飞,向整个宇宙播放人类的声音,寻觅外太空的“知音”。其中代表中国的就是古琴曲《流水》。

作者高罗佩写这本《琴道》,就是想把古琴独特的文化意义说清楚。高罗佩是一个荷兰汉学家,他的本职工作是外交官,曾经担任过荷兰驻马来西亚、驻日本大使。这是很高的职位。高罗佩的外交生涯也很成功,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工作上的成功。这个人超级博学,通晓15种语言。他从小迷恋中国文化,还写过一部侦探小说叫《大唐狄公案》,狄仁杰这个大 IP 就是他打造的。不过,在他看来,外交官是工作,写小说是爱好,汉学才是他的终身事业。他的汉学研究角度都很特别,他对琴棋书画都有研究,还写过一本专门讲砚台的书。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本《琴道》讲的是古琴。高罗佩正是从古琴开始,进入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世界。他在中国四处访师学琴,有一次拜访名家关仲航,他请大师弹琴曲一定要弹两遍。为什么呢?原来高罗佩是在暗中用节拍器测试节奏呢。他就是这样用心学琴,对古琴的了解,让很多中国的古琴大师都无比佩服。听完这本书,你就会觉得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高罗佩收集考证了无数有关古琴的资料,从中提炼出了古琴的思想体系。他把这个体系叫作“琴道”。

本期的解读中,我为你总结了琴道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雅”。我会围绕“雅”分两部分来讲这本书。第一部分是古琴这个符号的初始意义,这个意义决定了它跟“雅”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我们说说古琴怎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成为雅文化的代表。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古琴定义了中国文化中的“雅”。

第一部分

好,想说明古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意义,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古琴这个乐器的特点。

我们都听过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是他的知音,能听懂他的琴声要表达什么。这就是知音的字面意思。后来子期病逝,伯牙伤心欲绝,一狠心把琴摔了。摔琴这个极端的行为,把知音的内涵引申到了知心。子期不在对谁弹?我们平时用“知音”这个词的时候,用的也都“知心”是这层引申意。

这个故事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了。说明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就认为,琴音是可以表达心意的。这就是古琴的第一个初始意义。古琴能有这样的能力,当然是因为它是一个优秀的独奏乐器。上古的时候,古琴本来跟编钟、陶埙等上古乐器一样,是宫廷祭祀中的合奏乐器。古琴有很多优点,让它从众多上古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独奏乐器。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音乐表现力特别好。表现力强有一个条件,就是音域要广,这样在乐曲选择上就不会受太大限制。即便是跟西方主流的独奏弦乐器相比,古琴在这一点上也毫不逊色。古琴有7根弦,在弦乐器里算是很多了。我们常见的表现力强的弦乐器还有吉他和小提琴,吉他是6根弦,而小提琴只有4根弦。对于弦乐器来说,每多一根弦,就意味着乐器的音域会扩大。所以小提琴还得有其他兄弟来帮忙,像大提琴、中提琴,帮它完成更低音域的曲子。另外,表现力强还要求乐器能够有更多丰富的表现效果。古琴的琴弦很长,所以弹一个音,它在音高上就可以有很多变化。你可以想象一下摇滚乐吉他手炫技的画面,他们会用左手在琴颈上从头滑倒尾,让一个音跨越几个八度。古琴琴弦能够发音的有效长度是110厘米左右,比吉他还多了40厘米左右。

不过,琴音可以表达心意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高罗佩说,古琴跟其他99%的乐器都不一样。它不仅跟西方乐器不同,跟二胡、琵琶之类的中国民乐也完全不同。大部分乐器在演奏的时候旋律性都很强。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能跟着哼出曲调来。所以,一般人欣赏的时候不会有什么障碍。而欣赏古琴就难在这里,它的美不体现在旋律,而是体现在单音的表现力上。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只是哼唱古琴曲的旋律,会觉得不好听。因为古琴音乐美在一个音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这有点像戏曲里的唱腔,一个音可以咿咿呀呀有好多变化、拖好长时间。在琴曲中,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传递弹奏者的情绪和意境。所以作者说,古琴的本质,就是用音响来写意。

古琴单音的表现力靠的是复杂的指法。作者在书里列举了最基本的指法,就有54个之多。如果你想学弹古琴,基本上前几年的时间你都得学习指法。右手食指怎么拨动琴弦,左手又怎么能配合右手制造出不同的效果。

因为指法复杂,古琴还有一套专门的记谱法,叫减字谱。这个记谱法记录的不是音高,而是指法。吉他也有类似的记谱法,不过比古琴要简单多了。而且吉他谱可以换成五线谱,也不影响演奏,但是古琴谱就不行。因为光记录音高,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弹。有了减字谱,古琴曲就可以流传下来。但是流传下来的琴谱,因为只记录指法,而没有节奏等等其他的标记,就给后来的琴人留了挺大的创作空间。推荐你听一下《酒狂》这首琴曲的不同版本。节奏快的、节奏慢的,琴人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奏。你会觉得根本就是两首不一样的曲子啊。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演奏者才可以通过用手指触弦这个动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转换成琴声传达出去。琴音是可以表达心意的,这不仅仅是古琴作为一个乐器的功能,更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底层逻辑。也就是说,弹琴不仅成为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成了人表达自我的一种隐喻。中文里和表达内心有关的词很多都跟琴有关系,除了“知音”,还有“心声”“心弦”等等。

不过,古琴想要获得后来那么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还不够。它还需要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初始意义。它不只是一种乐器,还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这就要从先秦两位重要的琴人,孔子和周文王说起了。

孔子和古琴的渊源很深。可以说,古琴在中国能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孔子的推崇。《史记》里说,孔子跟着师襄子学弹琴。师父三次跟孔子说,你可以学新曲子了,都被孔子拒绝了。第一次他说,自己还没有掌握方法;第二次他说,自己还没领会曲子的意境;第三次他说,自己还没有感受到作者是谁。突然有一天,孔子好像顿悟了,对老师说:我知道作者是谁了。那人就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乐曲呢?这下可把老师震惊了,师襄子赶紧起身拜了两拜,说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啊。《文王操》就是周文王做的曲子。

为什么孔子的这个顿悟那么重要呢?《论语》里有另一个故事正好能解释这个问题。子游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在鲁国的武城当官的时候,遵从老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绩。孔子来到武城,听到四处都是弦歌之声,对子游很满意,觉得他不光理解了自己的思想,还能身体力行。这个故事叫作“子游弦歌”。

我们知道,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坚持恢复先王之道。在学琴的故事里,孔子从琴中听出了周文王的圣德之声,于是,先王之道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呈现方式,就是琴声。而在子游的故事里,孔子在琴声中,看到了礼乐教化之下的理想社会,先王之道又有了一个非常可行的传播方式,也是琴声。这就让古琴成了“圣王之器”,成了文化传统的载体,琴的音乐也被称为“太古遗音”。

在孔子的故事里,琴拥有了高于音乐本身的超能力,它能够实现礼乐教化,成为统治的工具。当然,古琴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真的成为统治工具,但是由于它跟礼乐教化发生了关系,它成了雅正之乐的代表。到了汉代,出现了一股复兴神话传说中上古荣耀的潮流,古琴作为雅正之乐唯一象征的地位,也就更稳固了。

音乐的雅正是儒家的观念。儒家认为,雅正的音乐可以呼应人性中好的那一面,制止不好的一面。所以音乐就成了一种工具,让圣明的君主把他从上天感应到的美德传递给他的子民。除了教化他人,音乐也可以教化自己。这样,古琴就不仅可以作为教化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修身的工具。

在儒家看来,古琴之所以能有这个功能,是因为它的音乐有两个特点——禁和顺:禁则去欲淫之邪心,顺则养中和之正气。这个观念跟道家思想不谋而合。道家也跟儒家一样重视自我修行,道家有一套宏大的宇宙观,核心就是“道”。而人想要理解道,抵达道,就得修行。道家也相信,弹奏古琴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能驱散低俗的情感,让自己的心性更纯洁。有人甚至因此对琴棋书画这个排序愤愤不平,觉得弹琴是修行,怎么能跟下棋这种娱乐项目相提并论呢?古琴成了修行的工具,还让它进一步跟佛教也能扯上关系。高罗佩觉得,弹琴真正成了一种可以能跟神秘力量进行交流的仪式,就是受了佛教密宗的影响。

古琴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年中,儒释道三家合流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琴道的发展,刚好伴随着这个过程。它作为修行工具的意义,让它能够为三教所用,而它也因此得到了三种文化的滋养。

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说完了琴的两个初始意义。正是因为琴既能够表达自我,又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让它成了文人理想的伴侣。在文人看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能没有琴。而文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雅文化的体系。下面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讲讲古琴怎么成了雅文化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古琴是雅文化体系的起点。

如果请你列举一下在中国历史上什么东西算是雅事,除了琴棋书画,你可能还会说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把这八件雅事排序,是宋代人干的。在时间上,琴在四艺里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你想想,先秦的时候,毛纸宣笔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呢,琴的样子就已经跟现在一样了。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琴的特点决定了成为雅事的标准,甚至可以说琴的气质,决定了中国人对雅的理解。

什么是雅?我们一般会觉得,文艺片雅,娱乐片俗,古典音乐雅,流行音乐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艺片和古典音乐费脑子、门槛高。古琴也一样。我们前面提到了,古琴很难学,古琴音乐不好懂。这除了源自古琴自身的特点,也是后来文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感觉。在文人对古琴的塑造中,不仅强化了古琴在音乐上的“难”,还给它创造了一套复杂的意义系统,让外人进入古琴世界的门槛越来越高。据琴界名家回忆,抗战前,全中国能弹奏古琴的人竟然不到300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琴是有名字的。文人一旦给琴取了名字,琴就像获得了生命,它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品,它自己就能够跟人产生情感联系。古琴有一些常用的名字“龙吟”“大雅”,还有表现情境的“石上清泉”等等。古代还有那种像英雄谱一样专门罗列名琴的书。南朝的《雅琴名录》里记载了古代的“四大名琴”,里面包括东汉蔡邕的那张“焦尾”琴。这张琴在金庸的小说里还露过脸。郭襄在少室山的时候听到昆仑三圣弹琴,弹的就是这张“焦尾”。这个词的寓意就来自蔡邕和这张琴初遇的故事。

《后汉书》里说,蔡邕听到别人家烧柴火时有特别的声音,认定这柴火是一块良材,于是就把它救出来,做了张琴,果然是张好琴。但是这块木头被烧焦了一点,所以叫“焦尾”。后来“焦尾”就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受尽磨难的良才。所以,很多琴名和琴曲的名字,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典故。如果不熟悉这些典故,就很难进入古琴文化的世界里。

文人爱琴还不止如此,他们还给琴的每一个部位都起了名字。琴的尾巴后来干脆就都叫焦尾了;两个支撑琴身的脚叫作“雁足”,就是大雁的脚;其他的还有“凤额”,就是凤凰的额头;龙龈,就是龙的牙齿等等。除此之外,琴的形状也有名字。如果你去过古琴商店,你肯定知道买琴跟买别的乐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一般我们挑乐器,会挑品牌、挑做工。而挑古琴,你首先得确定你要一个什么形的琴,有仲尼式、伏羲式、蕉叶式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品格或者审美的象征,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寓意。

不过这其实都不算什么,文人不过是起名的时候多花了些心思,搞得复杂了一点。但是如果告诉你,文人居然还给琴的不同声音也都起了名字,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放到音乐史上看,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在描述音乐的时候,其实语言特别匮乏。如果请你描绘一下小提琴曲《梁祝》,你会怎么说?凄美?动人?不管你怎么描绘,都很难让听者体会旋律带给你的感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文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给音色也取个名字。作者高罗佩在书里介绍的是影响最广的《琴声十六法》。书里用了松、脆、高、古等等16个字来描述音色。这样的描述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有点不明觉厉。比如说“高”,《琴声十六法》里说,“高”跟“古”的音色听起来相似,其实不一样。“古”是从韵味出发来说的,而“高”是一种声调,简单说,就是轻轻地弹,但是声调又能很高,这样声音能够传达更微妙的意思。

本期音频里,我们很难说清楚“高”和“古”到底是什么样的音色。不过,你应该可以感觉到“松”“脆”是味觉感受,“高”“古”是视觉感受。给声音命名,实际上就是靠通感,把听觉转化成了其他的感觉。这是在建立一种联系,把弹奏的方法、单音的音色,以及这种音色传递出来的感受和意义给联系起来了。

文人给古琴的方方面面都起了名字,这就让一般人对古琴望而却步。你想买一把琴,先得搞清楚,仲尼式和伏羲式有什么不同。你去听琴,多少得了解一下琴曲名背后的寓意。这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行话。行话本来就是一种门槛,但是古琴的行话还要更难一点,因为一般的行话你搞清楚定义就可以了,但是古琴的行话靠的是用典、象征、通感等等修辞手法。这样,文人就把古琴勾连到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系统里了。

如果说命名是从内部把古琴的门槛抬高,想要保证古琴雅得纯粹,还得克服外在的威胁,也就是要防止通俗文化“污染”了古琴。不管哪个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常听到的肯定还是通俗音乐。如果你走在街上,周围放的一般都是流行音乐,要是想听古琴或者西方古典音乐,得到专门的场所听。古代也一样,文人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会接触到很多通俗音乐。这些通俗音乐一定会影响到文人,也会影响到古琴。

正常情况下,这些影响会渗入到古琴音乐之中,因为雅俗之间会相互转化,是文化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但是,古琴似乎是一个特例。高罗佩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俗乐、异域音乐越发达,文人越要强调古琴雅的属性,好让古琴跟俗文化划清界限。这其实是古琴作为修行工具的意义决定的。

古琴是修行的工具,跟圣人孔子,上古贤王紧密相关。对文人来说,弹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管是表达心意,还是感化他人,最终都是为了和古人崇高的思想对话。所以,保护古琴的“雅”,不是在保护一种音乐,而是在守护整个文化传统。文人肯定不能让承载着文化传统的古琴被俗文化给污染了。这就让古琴成了一块俗乐不能侵犯的精神圣地。

尤其是到了唐代,文化交流带来了异域音乐,唐人的生活中充满了这些音乐。我们今天熟悉的民俗乐器,比如琵琶、二胡都是西域传过来。于是,文人就会刻意不让古琴演奏异域的通俗音乐,防止它被俗文化给同化了。比如在传统戏曲中,你就几乎看不到古琴的身影。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挺难的。文艺片虽然有深度、有营养,但看着很累,所以也需要有爆米花电影让人觉得愉悦放松。古代的文人肯定也会觉得听俗乐更轻松愉快,也需要俗乐来娱乐。在这样现实的困难中,古琴又有了另外一个功能。用高罗佩的话说就是,古琴甚至成了文人自我辩白的工具。欣赏俗乐让文人觉得有负罪感,所以他们就得时不时地把琴搬出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品位高雅,而且有道德操守的人。这可能还真不是装,文人在社交场合听完歌妓唱歌,回家或许真会把琴掏出来弹上一两曲。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也相信,虽然一时为俗乐所乐,但那无非只是消磨时间,事实上他崇尚的只有先王的圣乐。

这样,古琴作为雅文化象征的意义就越来越被放大,甚至大于它作为一个乐器的实际意义了。文人即便是不会弹琴,书房里也要挂一张古琴,给它起个名字,刻上些字。古琴成了一种身份象征,一种少数人的特权。

古代真的有过具体的规定,说歌女和演员是不能演奏古琴的。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古琴越来越曲高和寡。你可能也听过《广陵散》的传说。这个故事之所以这么有名,就是因为古琴只有少数人才能懂的这种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传说嵇康有一次半夜弹琴,弹得太好,把鬼都感动了。这个鬼就是“焦尾”琴的主人蔡邕。他觉得嵇康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懂琴人,就把自己密而不传的《广陵散》教给了嵇康,条件就是他不能教给别人。后来嵇康被害,死之前最后的感慨,就是《广陵散》要失传了。《笑傲江湖》里,曲洋把曲子传给令狐冲,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

《广陵散》失传,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失落。从孔子以来,中国文人一直都有这样的恐惧和担忧。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是越来越繁荣了。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这种担忧似乎变得更重了。因为像古琴这样古老的文化,它扎根的文化土壤已经松动。很多人担忧,门槛高会不会成为古琴延续下去的障碍呢?

但是,如果你关注今天传统文化的发展,你就会发现,在扬州等好多地方,生产古琴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音乐学院的古琴专业已经有了博士点;顶级的古琴音乐会有时候会一票难求。即便你没有注意到这些,你也会发现在电影电视里,古琴的出镜频率越来越高了。因为古琴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早已经写进中国文化的基因里,跟整个文化传统的网络都编织在一起。不管我们从哪一个点进入传统文化都会遇到古琴,这就是古琴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总结高罗佩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对古琴一无所知的外国人,理解古琴的魅力和它深邃的思想,从而像他一样,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也同样是一本很好的古琴入门书,同样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绝佳的入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743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2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28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85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1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60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19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0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36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1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7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27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阿难迷阅读 4,482评论 14 16
  • 中国古琴文化研究 原创 /魏周旺 一、中国古琴文化概述 (一)琴史述略 古琴,我国最早的弹拨弦乐器之一,古称“琴”...
    Eva朱阅读 2,748评论 0 6
  • 中国乐器简介: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4,069评论 3 5
  • 宝宝过了两岁,表达能力大大增,会说各种让人惊讶的话,又加上越来越有主见,真的长大了许多。 我也听到越来越多否定的回...
    伊达生活笔记阅读 210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