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小苏时间不长,但在短短的半个月里,他已是我办公桌前的常客了。根据观察,这孩子似乎有多动症,他坐在教室的最后排,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不过除了学习之外,他都能够引起所有师生的关注。他被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小苏,可以改变吗?感谢小苏给了我这个挑战。
一天,正在上课,我发现小苏和他同桌突然“不见”了。反复探看之后,原来他俩钻在桌子底下不知道在搞什么小动作。我顺便说:“不行,你俩就钻到桌子底下,别出来了。如果要作为一种惩罚,你俩知道要怎么做吗?”这俩孩子立马心领神会,屁股朝里,头朝外,硬是把自己塞到了桌子底下。一胖一瘦,一米六七的个头,如此逼仄的空间,他俩却待得嬉皮笑脸,从容自在。这是一副怪诞的画面。然而,一点心酸,一点莫名的愤怒,却在我的心头不由自主的铺展开来。看来这俩孩子已经是“惯犯”了,他们绝对称得上训练有素。但我在想,这么小的孩子,谁让他们完全置尊严于不顾?谁让他们如此麻木又安然于众多的奚落之中呢?这是那种祈求“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可怜相吗?如果这是教育唯分数论的错,那这一定是对人性的犯罪。我立刻让他们站了起来,并给出了最严厉的批评。我声色俱厉,言辞恳切,只想告诉他们站着做人,尊严无价。
学校视打扫卫生为第一生命,一切工作都要为打扫卫生让路。天长日久,孩子们习惯成自然。一天,我在巡视教室卫生打扫情况时,发现有一块儿像泡泡糖样的东西粘贴在地上,经许多人踩踏,形成了顽渍。我顺便拍了拍小苏的肩膀,并把嘴努向地上的黑渍。小苏又是心领神会,马上向四周的人寻找可以铲除的工具。当他借到一块残损的量角器之后,居然扑通一声,爬坐在顽渍旁边。小苏双眼紧盯这块顽渍,似乎看着一件需要雕琢的艺术品一样。这又让我想起了阿Q在公堂上画押的情形。小苏的动作敏捷、精准、干练,俨然一位熟练的艺术家。
小苏是一位热爱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清洁工吗?不是的。他是一位需要被立体培养的中学生。当他毫不犹豫的爬坐在地时,一位中学生应有的仪态去哪了?这样的举动,我需要他鼓勇向前吗?
我知道,有一个学校的校训是“来为读书,去做栋梁"。但当小苏模糊了前行的方向,又被消磨了生长的意念,人骨不立,教育已显浅薄。
学校禁止手机入校。小苏却私携而入,不想竟被侦知,“人赃”并获。小苏在学校射箭培训队。因为常要携带专业训练器材,教练同意他把手机存放在训练处。那天,小苏一时没有把控住,把手机带到了教室,被年级组长抓到了。当小苏面对我的时,他一言不发。说实话,我并不讨厌小苏。相反,我却对他的经历表示了十二分的好奇。为了打消他的抵触情绪,我先表扬了小苏的种种佳绩。我告诉他,他是我心目中的好孩子。跑早操的时候,他总是全班口号喊的最响的那一个。这说明他中气十足,最具阳刚之美。打扫卫生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不怕脏,不怕累,具有最充分的集体责任感。他从不欺负弱小,而且还能够主动帮助班级里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具有最柔软的仁爱之心。当然,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有最充分的证据,也没有虚假的表演。
小苏依然不愿意开口辩解,但面部表情却微微起着变化。学校规定私带手机者一律没收,且必须等到毕业后方可归还。刚进办公室时,小苏表现得极懂规矩。他知道自己个子高,面对坐着的老师,会习惯性的蹲踞。他不低头认错,但也不专注的盯着老师。他的眼神飘忽游移,脸颊上的肌肉有点向嘴角紧缩的下垂。这孩子有些独立的倔强,又有些温情缺失的孤独。此时的表情无疑在向人表示,他司空见惯的不在乎,要打就打,要骂就骂,放马过来好了。同时,也表现出他欲哭无泪的内心挣扎,手机对他太重要了,想要回,又知道绝不可能,这也许已经超出了他的可控范围。他的表情里有哀伤,有顺从,有呼唤,有低吟,有啜泣,这是一个立体、复杂而鲜活的生命。我让他坐在我的对面,他很不习惯。我放大他的优点,他的眼角居然有了无声的眼泪。会流泪的孩子,一定有故事,有经历,教育定可入心。那天我没有给他手机,但对他的训练和成绩表现了最大程度的关切。他带着理解和不甘离开了。
第二天小苏的妈妈主动到校,来说明手机的事。小苏妈妈,衣着得体,年轻干练,这与小苏穿衣的污渍点点,裤短衣长,形成强烈反差。从妈妈的口中得知,小苏三岁前由爷奶抚养,三岁后才转由父母看护。因为工作的原因,小苏的父母都要上夜班,与小苏的相处,常常两不相顾。短短几十分钟的交流,小苏妈妈提到频率最高的两句话是,“这孩子独立意识强”,“这孩子毛病多,屡教不改”。到这时,我好像明白小苏那复杂的神情下,复杂的心灵了。
我无理地打断了小苏妈妈家长里短的絮语,尖锐或刻薄地说:“您别自我感觉良好,也别妄下断语。因为您已经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小苏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您可以想象: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要独立,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漫长的一天里,他不知经历了多少难过的坎儿。他得多无助,多无奈呀!
交谈中,小苏妈妈已然泣不成声了。也许一语点中了的,应该是所有母亲最柔软的神经;也许是激起了她对过往种种的回忆和联想。此时此刻,也许才达成了教育的共同话语。
最后,我恳请小苏妈妈创造机会,肯定、赞赏,重拾温暖和谐。恰巧这次小苏射箭比赛取得了市级前五名的好成绩。进行一场家庭聚餐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临走时,她笑靥如花。可爱的小苏,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