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算是一本入门哲学书,说起哲学书,大家脑海里一定出现都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语,绕来绕去的弯子,但是本书却非同寻常的容易读,在这里得感谢一下本书的译者韦启昌先生,前后花费两年业余时间,来翻译这部巨作。翻译的如此通俗易懂不说,一本哲学书,能把我看乐好几次。足以展现译者笔力的高超。
说起叔本华,可能一部分人有所耳闻,他一直被人笼统地贴上“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标签。他一生不得志,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在去世前几年才获得应有的荣誉。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对他决口不提,放到现在流行语来说就是封杀,叔本华认为,这是同行们对他独特哲学的害怕和嫉妒而使出的损招。那些无知者或者不负责任的人,随意给叔本华贴上荒谬,误人的标签,诸如消极厌世,悲观绝望,等等,而常人常处于懒惰,未加考虑和研究就认为叔本华是这个样子的。说他悲观不过是他对世界的本质看的透彻。叔本华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真理
本书书名虽然叫人生的智慧,但是其实里面的内容是教人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是一本不是太厚的书,但是里面的知识广度却非同一般,里面讨论的事情与我们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说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当一个人的内在经验,和外在体验产生冲突的时候,他需要一个更高的指引来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希望本书对你的生活能有些指引,与启发。以下是本人对于全书自我感觉的重点内容的提炼,提炼水平可能有所不足,凑合看吧。如果觉得不错,十分推荐看全书,真的。
在理清了自我之后,叔本华认为不要去试图改变他人。因为“一个人会忘记一切,却不会忘记他的自我,他的本性,因为人的所有行事都出自一条内在的原则”基于此理,我们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不尝试改变它,而去利用它。”如果一个人具有基本的学习认知能力,他将在与身边智者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而非依靠智者对他的谆谆教诲。毕竟自己悟出的道理比他人灌输的道理更有印象。
真正的智者因此在社交活动中倾向于保持沉默与平静,一方面他们习惯于在思考与说话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另一方面他们明白:想让别人倾听他的看法,就要保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其表达出来。因为激烈的情绪来自于意欲,当他人感觉到你具有劝导性时往往怀有排斥心理。而真正的理性并非意欲的产物,而是认识力的产物。且认识力在本质上是冷静的。
对于社交,且谈此为止。除社交之外,另一重大的影响是我们自身对痛苦与幸福的判断。
首先,叔本华劝诫人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情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何为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
这是我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此,我认同叔本华的上述观点。真正追求幸福的方法是谨慎,细心地预见和避开可能的不幸。就像一只聪明的狐狸,灵巧地躲开大大小小的伤害。幸福本身就是平淡中的不凡之物,这些东西在平淡中谁发现其不凡便是幸福;在灾难之中,谁将其痛苦程度放大,便成为不幸。真正的智者不会去苦苦追求幸福,而是紧紧把握住手中现有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且躲开那些可预见的种种不幸。
文章至此,大致可告一段落。人生之智慧在叔本华看来体现在三大方面:精神世界的构造,如何应对社交,如何判断幸福与不幸。从最初的怀疑与思考到此刻的受益匪浅,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样的一种与智者的交流与崇拜可能就是那“平淡中的不凡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