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报了洪兰老师的课,会把每期的笔记整理下来,方便自己以后复习。
第一讲 从大脑发展规律,发现孩子的优势
第一, 大脑是有限的资源,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每分钟有25万个神经细胞生成,出生的时候是10的13次方个神经细胞。孩子小的时候,神经细胞的数量多,等长大后数量没变,只是体积变大。
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他生活的世界,听到的是他的母语。
在孩子9个多月的时候,他的世界开始变大,做大量的神经的链接。
有用的神经细胞会连接起来,没用的会修剪掉。
大脑是一个“节俭的家庭主妇”,资源有限,所以我们要发展孩子的长处。
第二, 怎么知道孩子的天赋在哪里?
孩子将来是用长处跟人竞争,重要的是发现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具有哪方面的天赋,而非缺乏什么能力。
游戏和运动是观察孩子最好的时机。游戏的时候,孩子做的都是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在游戏和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在脑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很重要的营养素).
第三, 最好的玩具是玩伴,变化是无穷的。
再好的玩具不如童年里的玩伴,玩伴之间的互动变化无穷,而智能设备的反应是固定不变的。大脑喜欢变化无穷、有新奇感的东西。
不要买玩具,要注重发展他本身的能力。比如踢毽子,发展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体能训练。
不要给婴儿戴手套。因为这样不利于手指在大脑培植区的发展。手脚要多动,动得越多,在大脑的相应的运动培植区发展得就越好,手脚就越灵活。
第四, 任何时代,优秀的人都必备的四大能力:听说读写,即学习新知的能力。
听说主要指沟通,通过阅读可以享受祖先的智慧,拥有宽广的背景知识和深邃的专业知识,写出来,让别人知道。
父母不要焦虑,焦虑会影响到孩子,因为孩子是很敏感的。
神经回路越用越大条,越流畅,越熟练得表达出来,所以要多重复。
第五, 镜像神经元。
孟母三迁也有科学依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
12岁以前,孩子崇拜父母,12岁到大学,崇拜同学,上大学后要尊重孩子。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父亲的建议:Be in there(出席,在场)是给孩子最大的鼓励。
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早的老师。
教孩子就像放风筝:
12岁以前拉在手里,从小养成好习惯,不能给孩子过多的选择权,把父母的价值观、行为习惯教给孩子,养成好习惯;
12岁以后逐步放松,给他飞翔的空间。
青春叛逆期,但是青春不等于一定会叛逆,要告诉孩子,天塌下来,有妈妈在。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父母讲,不用担心被骂或者责备。
身教胜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