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以今昔昨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社会等级的文章和报道,不免让我有些焦虑。从文章可见,社会阶层大体趋势已经日渐成型,等级趋于明晰。总结来讲,就是未来社会,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可以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
01
其中一篇报道内容大概是一对以拾荒为生的夫妻,家里的小房子突然被占用,分给他们五套大房子,可以说一夜暴富,本来大家以为这个家庭终于见到阳光了,日子终于有盼头了,可是没想到夫妻二人仍然愁眉苦脸,房子放置不管,依旧去拾荒……外人看来,靠五套大房子完全可以计划起来增加收入,从此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了。可是并没有,拾荒夫妻一辈子做穷人,穷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节奏早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翻身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利用,相反就认定拾荒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什么导致如此?我认为第一个因素就是主观意识。一个人过惯了穷人的生活,思维方式也已经固定,想的就是吃的从哪来,穿的去哪找,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精神上的贫瘠让他们不知道奢求更多的东西。即使吃了好吃的东西,他们会认为没吃过,不好吃。穿了漂亮的衣服,他们会认为不顶用,不爱穿。我想对于穷人而言,活着的意义大概也只剩活着了!在我看来,精神的贫瘠比物质的贫瘠更恐怖,无欲无求的生活毫无意义。穷富之间也许差的就是思想!地狱的人连手都不愿意举起了,天堂的人怎么才能救你呢?
02
另一篇文章是一位名校博士生的自述,她感叹道:“在北京的房价面前,百无一用是书生”。女博士出身一般,从小就知道要靠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成绩一直特别优秀,获得各种奖项,考上了名校博士,她本以为贫穷的生活就快结束了,理想的生活正在跟自己招手,可是现实却狠狠地甩了她一记耳光。博士毕业的她在北京高校当老师,可是还是住在学校宿舍,三十几岁想要有自己的家,却发现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父母攒了一辈子的钱还不够在北京付个首付,自己上学那么多年可还是改变不了生活状态……
看完这篇文章我开始焦虑,我以为贫富之间差的只是思想,可女博士的思维方式、态度、学历可以说是人群中数一数二的,她还是没能通过努力进入富人区。那贫富之间到底差了什么?我想可能还有家庭背景。在这个拼爹的时代,爹没钱没人脉,就等于什么都没有,想成人中之龙凤不是没有可能,但希望太渺茫。可见积累财富不是一代人的事,平凡的家庭中最少要三代才能有效果。这种认证对于我们这种怀揣梦想的蚁族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的努力紧紧可能是给我孙子进入富人区做的铺垫。
03
还有一篇文章是出自一位自媒体人,字字带血。文章讲述读书改变命运这种事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适用,最好的时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恢复大学考试,社会阶层还不是很明显,人人可以通过考上大学改变命运。可如今,社会阶层越来越明显甚至趋于平稳,贫和富都已有了特定的概念。这种情况下,想打破阶层走进富人区就越加困难。近年来大数据显示,名校中出身贫寒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呢?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比的是综合素质,一个孩子要想成长为精英,不光要上好的学校,平时还得补习文化课,同时还要去上各种兴趣爱好班,然而这些高额的费用是一个普通家庭难以负担的。就直接导致穷人的孩子想上好学校困难,也就意味着想找好工作更困难。如此循环下去,富人依然富,穷人还是穷。
所有的例子似乎都在印证着穷人的孩子想翻身太难,可是我们不读书,不努力,就会一辈子待在穷人区里,然后我们的子子孙孙跟我们一样世世代代是穷人。所以即使我心里清楚地知道我的付出可能微不足道,但是除了努力我别无选择。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努力也许并无回报,但是除了奔跑我毫无办法。因为我不甘心待在社会的底层,我决定不了我的出身,甚至决定不了我的终点,但我可以尝试去改变,即使改变很小。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变达到质变,只要今天在前进,终有一天可以跻身富人区,或者我的后代可以离优质的生活更进一步。
然而,当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时候,生活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却感觉到改变命运也许并不是过上富人的生活,而是跟自己比,我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好,回头看看起点,现在过得比当初好。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出身平凡,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现在的生活并没有达到富人的标准,但是回头看看,我已经从大山里走了出来,过上了不用靠天吃饭的日子,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上也十分富有,也许这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意义!贫和富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没人说得明白,只要你自己觉得富足,你就是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