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我国幅员辽阔,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避免水土不服的关键。
首先要立足于“土”。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要求下,多地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基础,打开视野,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村产业,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克服乡村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需要挖掘地域特色,体现当地风情。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跳出本地看本地,才能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从全国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中找准定位和机遇。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本地资源和本地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的发展,本地特色与比较优势也可能会不断更新迭代。在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技术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式,塑造新的比较优势,持续升级迭代,才能由“特”生“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支撑,需要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单一的农产品种植收益有限,一方面要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用规模带动产值提升;另一方面要通过农业功能的横向拓展,催生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体验农业等业态模式,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要立足特色,精准发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育更多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