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重温当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中国19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延安成为中国的革命圣地,大量文艺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希望在抗日和革命的洪流中,做出自己的事业。从而出现“文艺路线”的争论,例如萧军说作家是独立的,不应该受哪个组织的指挥,必须保持独立自由的人格,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鲁迅就没有组织指挥,所以成了革命旗手。这种观点,在文艺工作者中普遍存在。此外,有人说文艺要脱离政治或超脱于政治之上,有人说作家不能专门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写作,有人说文艺的任务要揭露黑暗而不主要是歌功颂德,因为揭露黑暗才能帮助挺正中国的脊梁。因此出现了一种貌似“百花齐放”的状态,正常的“百花齐放”是文艺复兴繁荣昌盛的好事,但是如果是没有规章的百花齐放,非但不能为当时的革命和抗日服务,而且会扰乱视听,让人心无所皈依,思想混乱。当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对此做了调整,开始讲究“正规”和“提高”了,结果在戏剧方面让大戏和洋戏充斥舞台,写作方面学习契柯夫和莫泊桑,导致前线战士看不懂,党员干部看不懂,陕北老乡更看不懂。这种调整走偏了,搞出来的文艺作品根本不是给人看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作幻想。
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决定了内容创作的方向,文艺作品给什么人看,决定了内容传播的方向。这两个问题不明确解决,文艺工作就乱了。在无原则无底线“百花齐放”的背景下,毛主席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统一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制定文艺工作的路线和政策。
1942年4月,他以个人名义给延安的文艺工作者、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中央领导人发出请柬,请他们来参加文艺座谈会,并且说明目的是“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
将近百余人收到请柬,他们都表示同意,于是在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召开。
在当天的会议上,主席首先发言:“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朱总司令是朱德,代表拿枪战斗的军队,鲁总司令是鲁迅,代表拿笔战斗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不是个人创作,更不是为了不存在的幻想创作,而是要为服务革命大局创作。
他的原话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这就是主席的文艺观点。
在全国的革命运动中,每个人都是螺丝钉,要在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条战线也是螺丝钉,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如军队要打仗杀敌,农民要种田产粮、工人要生产装备,文艺工作者也不能例外。如果没有合格的作品,那就是失职。
那什么才是合格的作品呢?主席说了,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创作出给工农兵、革命干部、学生等广大群众观看的作品,就是合格的作品。
马克思主义者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革命军队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包括打土豪分田地、公有制企业、全民教育和医疗,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要是文艺作品不给人民大众服务,便是和整个革命目的背道而驰。所以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路线,必须彻底转变。
但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创作自己的文艺作品,而有能力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又自视甚高脱离群众,不愿意给人民大众说话,只想为自己代言。怎么解决呢?
主席给出的方案是,文艺工作者要参加工农兵的生活,进行一番自我改造,让自视甚高的文艺工作者大众化、工农兵化。
“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的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
“要打成一片,就要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
“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的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主席说的很清楚,在文艺方面,人民群众在最低层,文艺工作者自以为在最高层,那就请文艺工作者稍微降低一些身份,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文艺水平,两者找一个折中点。这是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甚至改造中国文化的一贯思路,建国后从大鸣大放到引蛇出洞运动,把所谓的文人下放五七干校,其实也是这个思路的延续,并不是迫害文人。
关于歌颂和批评的争论,在座谈会上也做了结论。5月23日的第三次会议上,朱老总发言说,中国的黑暗面当然要批评,但共产党和八路军有功有德,为什么不该歌颂呢?有人引用李白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而在现在的环境下,韩荆州就是工农兵,为什么不能歌颂?
主席说的更直接,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说,国府危害人民的丑事必须批评,八路军和革命干部做错事也要批评,但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批评的目的是揭露黑暗改正错误,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服务。所以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
经过文艺座谈会的三次讨论交流,以前“百花齐放”的环境得到改变,大部分参会人员都觉得受益匪浅。于是诗人艾青写出诗集《吴满有》,丁玲写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优秀作品,都是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来的。
现在来看,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成功的文艺整风。以这次座谈会为起点,文艺领域基本统一思想,然后把工农兵、文艺工作者、革命任务整合起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做武器,和军队一起征战沙场。中国革命成功,文艺领域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温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