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请听望子第39课!
幼教频道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孩子擦擦桌子,扫地,做一些打扫卫生的事情,包括洗衣服、整理房间,整理自己的书包,还有一些学习用品,包括我们周末出去种种菜,种种地去,了解一下蔬菜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还有些家长喜欢带孩子去采摘等等,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当中,其实都隐藏着教育的深刻内涵。
记得托尔斯泰曾说,假如一个人能够懂得如何去劳动和如何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因此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是家庭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经常听说,会做饭的孩子饿不着自己,对吧?做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劳动。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在做家务吧。
其实,无论孩子年龄大小,都应该适当的做一做家务,为什么呢?
第一点,因为会做家务的孩子会更聪明。
家务活可以激发孩子的空间思维,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分类条例序列,这种整理和管理的能力,在学习当中,也非常重要,他在生活当中所练习和培养出来的。这样的能力用在他学习当中一样的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如风靡日本的一本书叫《收纳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这本书的序言当中,就提出了整理的意义,不止于让空间变得干净整洁。它更意味着逻辑思考能力、决断能力的提升,原来杂乱的空间,通过孩子的动手整理,打扫收纳,把各种玩具和物品归类。比如说啊,衣服按照季节,类型或者颜色去分类收纳,玩具按照材质、喜好、类别去分类整理,慢慢的在整理物品的过程当中,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激发,对空间整理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了充分的提升。另外,经常干家务活呀,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秩序感,当孩子的条理性、分类能力、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时候啊,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非常好,他的专注力也会变得更好。
这个时候,孩子更愿意去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比如他就会自己去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你会发现,干这些事情会让孩子觉得自然而然,并且很有成就感,这样的孩子是不是会更加的主动更加的自律?
所以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面讲到,儿童在零到四岁这个时期是对秩序感最敏感的时期,因为孩子需要一个秩序感很强的环境来帮助自己认识事物和熟悉环境,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关键期。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外部秩序和内心秩序,保持一致性。
也就是说,当他在外部整理的时候,他大脑当中内在的秩序感和条理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孩子把玩具摆的满屋子都是的时候,即使他也会非常的不适应,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爸爸妈妈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些帮助,教他如何去整理和收纳,教他如何去归类,那孩子有可能就非常有逻辑性。你去做这件事情,当他做完,他就会非常有成就感。
如此往复,慢慢的孩子就会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所以经常会整理房间的孩子,外在的表现是房间干净整洁,而内在的表现,使孩子的秩序感很强,条例专注力自律性会很强。
而那些房间非常杂乱,把物品摆放的非常凌乱的孩子,内心也会非常的紊乱,他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说话的时候就会来回颠倒,说不清楚。她写作业的时候,就有可能来回颠倒,写错,考试的时候就有可能把简单的题做错。
所以做家务的孩子会更聪明,会有更高的效率,会有更好的调理序列,分类和管理能力,会有更好的学习和考试的能力。
第二点,会做家务的孩子未来会更加优秀。中国教育报曾经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那些认同孩子应该做家务的家庭当中啊,有将近90%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当中,只有3%的孩子,成绩是优秀的。
所以啊,想让孩子优秀,那么他得做一做家务。
此外,会做家务的孩子不仅在学校优秀,也容易成为职场的佼佼者,著名的哈佛格兰特研究进行了76年之久,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孩子成年后的成功,来自于让他们从小做那些看似琐碎甚至没有用的事情,而且越早越好。这些琐碎的事,最好操作的就是家务。
你看,这就是长期主义,坚持做重要的正确的事情加以时日,他就会发挥出长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主人翁意识,眼里有活,心里有责任,手上有行动力,而到了职场上,他就根本不用别人去鞭策自己,就会主动去做事情。而正是这种主人翁精神,能够让孩子更加努力的奋斗,力求出类拔萃。
第三点,会做家务的孩子独立性更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啊,为了孩子能够一心一意的扑在学习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律不让孩子插手,甚至孩子的房间书包都会有人替他们整理,而这种教育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收拾整理的机会,慢慢的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巨婴。
哈佛大学曾经对400名青少年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从小善于整理家务的孩子和不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啊,就业率是15 : 1,就是它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收入呢,普遍高出20%,家庭更美满,心理疾病患病率更低。
所以杨绛的父亲曾经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让他考第一!一个从小会整理家务收拾物品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更容易适应生活,也更能够承受生活当中的各种变故,所以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和驾驭自己的人生,而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早早的去用自己的孩子,从而培养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才是为孩子创造的一笔隐形的财富,才是孩子展翅高飞的力量!
第二个部分,我们来了解一下,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错误做法都有哪些呢?
其实生活中啊,很多父母都明白做家务是对的,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啊,也存在很多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家务活和零花钱去挂钩!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去做一些家务活,以此来激励孩子去做家务,比如说,去取个快递给一块钱哇,今天扫个地给五块钱,今天洗了那么多碗打扫了厨房给十块钱。
本来孩子就是家庭的一份子,在他享受大家对他的关怀的同时,他也有义务为大家分担。把家务活和零花钱挂钩,变成了用外部刺激来驱动他完成这个事情的一个过程,长此以往,有可能会让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哦!五块钱十块钱就不能激发他做事情的动力了,甚至激发孩子的功利思想,非常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糟糕的是,本身他自己主动想干这个事情,通过你给他钱,就把它的内部动机,完完全全地破坏了,变成了外部动机呢,他做事情就越来越没有内驱力,以至于未来他再去做别的事情,他都希望有人奖励他,他才去干,而事实上,我们在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的过程当中,常常是没有人奖励的,而真正促使一个人成功的就是他内在的持续的蓬勃的内在动力!
第二个误区就是把家务活当成是一种惩罚,有的父母经常会说,你今天吃饭最慢了,你去洗碗,你这次考试考得不好,这周自己洗衣服,今天表现不好,罚你去把家里的地擦一遍,当我们把家务活当成一种惩罚的方式的时候,孩子自然对家务就没有好感。
就特别容易带着一种反感和厌恶的情绪来完成家务,导致本来他有可能很喜欢干的事情,最后被我们用这种惩罚的方式变得让他越来越反感,越来越讨厌。
第三个误区,就是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愿意帮助父母去做事情的可是父母往往又觉得他们太小,不仅做不好会帮倒忙,从而呢,经常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当孩子一次一次被拒绝和否定之后啊,他想做事情的热情,慢慢地就磨灭了。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以后,我们特别希望他是有责任的,懂得承担责任的。等到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已经被培养成为一个不用插手,不会分担任务,不会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第三部分,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培养孩子做家务,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的?
没有不爱动手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教育部已经下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中小学生啊,每周要进行一次劳动课,也是希望通过劳动和做家务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其他的相关能力。
那具体而言,第一点可以列出家务的清单,我们可以跟孩子开个小会议,列出我们在家里要干的事情的清单!
然后呢,我们可以做个分工,哪些是大人要干的?哪些是孩子要干的,让孩子觉得噢,参与一些劳动是很重要的,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二点,要给孩子时间去练习,很多时候孩子做不好。这个事情是因为他不懂得怎么样去做,无论是方法还是能力,他需要在练习当中,比如说叠被子该怎么叠,洗衣服怎么样才能洗得干净?碗筷要怎么收拾?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练习,既让他觉得没有那么难,还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三,要持续的信任和鼓励我们,让孩子参与家务,参与劳动的目的不是让他做出什么成果,而是用这个过程来训练孩子的专注、调理、分类以及参与感、责任感、行动力等等。
所以,但凡是孩子不断的在参与劳动,参与家务,我们就需要去鼓励和表扬,而对于孩子特别积极主动参与的事情,虽然有的时候我们非常犹豫,我们也要去信任孩子,给他一定的机会去尝试,当孩子把房间收拾的很干净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哇,收拾的这么干净,看上去真是太舒服了!
与此同时,父母要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当孩子能够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啊,他会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而这个过程会让他变得更加坚毅,不为困难,而这样的品质用在学习上,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遇见困难的时候,他就不太容易退缩,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那些看似小小的家务活当中,蕴藏着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的智慧和力量。
好了,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