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一个课间,我和往常一样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个眼睛大大、个子高高的女孩儿拿着一本《会计基础》向我走来,弱弱地说:“老师你好,听说你讲课浅显易懂,能告诉我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区别吗?”
我问她:“你们理论课老师有没有上过这个章节?”
她点了点头:“可是我一直不是很懂,我都问了她好多次了,可是依然没有弄懂。”
“你真的想知道吗?”我问。
“当然了。”
“先把你的这本会计基础教材放一边,拿一张纸和一支笔来,”我说。
她有些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我用纸笔给她勾勒出了一幅有意思的场景,给她用通俗的说法演绎完毕后,她恍然大悟说:“呀,老师,太神奇了,我总算弄明白了,没想到会计原来还这样有意思啊。”
“感兴趣吗?感兴趣的话跟我后面学实操吧,我绝对会让你换个角度看会计,也绝对会对你的考证有帮助,相信我。”我说。
她摇了摇头:“老师,别取笑我了,我考了三次都没有考到会计证,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会计,还是等我拿到证之后再来学实操吧。”
“可是你考了三次都没考过,事实证明你之前的努力是无效的,那么你为何不换个思路,尝试下实践结合理论的学习方法呢?”我建议道。
“老师,别说了,归根到底,我认为还是我自己的努力不够。”说完,她悻悻离去。
怎么可能是努力不够呢?
在我看来,她没有努力到点子上,只是在一条道上死磕自己,努力过头了。
给她上课的理论老师和我关系不错,我私底下打听过她的情况,得知这名学员来学会计时雄心满志孤注一掷,她说打算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在这个专业上狠狠努力一把。
然而很快现实的冷水就把她浇了个透心凉。
在授课老师看来,这个女孩是典型的“死学习”的孩子,据说那本财经法规她能从头背到尾,每次法规考试都能考到90分左右,然而会计基础这门课活生生就见了鬼了,不论她如何死记硬背,每次考试不是58分就是59分。
第一次考试失败的时候,她告诉自己说,没什么,再努力一把就好了。
第二次考试失败的时候,她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从低落的情绪里走出来,笑着对老师说,我又来了。
第三次考试失败的时候,她没有说一句话,看着和她一起上课的学员都纷纷拿到了会计证,她连“恭喜”这个词都懒得说出口,因为每说一次“恭喜”,她的心都会感觉被刺痛了一把。
越是人人都能学的东西,越不好学。
比如会计。
表面上看起来,会计的门槛最低,会计证考试更是变成了常规化考试,在合肥一个月考一次,然而会计的本质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精准反映与输出企业的经济业务。
在泱泱的考证大军中,会数学计算的人太多了,然而对经济业务感兴趣甚至愿意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后来我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在我教学的这几年里,真正从零基础成功踏入会计职场并且有所作为的,往往不是那些学习认真刻苦努力的,反而是一些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甚至懒散的学员。
因为前者仗着自己的“努力”在一条道上死磕,而后者却有意识地寻求有效的方法多管齐下。后者会选择一边学实操一边考会计证,按照他们的说法,等会计证下来的时候正好也会实际操作了,一点儿也不浪费时间;另外多管齐下有利于大脑的放松与休息,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这些年接触了大量的学员,从他们身上我也在思考努力这件事情,为什么有些人很努力却收效甚微?而有些人看起来懒散,稍微用功就迅速提升?差距到底在哪里?难道是努力本身有错吗?
以下就我个人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在此做个归纳与总结。
1、动机不同,努力的结果不尽相同。
就动机而言,每个人做事多是出于两种动机,一是热爱,一是功利性。
在此我先不讨论哪个动机更好一些,我想表达的是,这两种动机适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1)如果你是出于热爱做一件事,那就意味着结果对你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你更享受这个过程。
我曾经遇见过一个学员,他本人在一家银行上班,工作也相当稳定,可他就是非常喜欢会计这个专业,于是这种人具有很强表现出强烈的自发主动性,不仅复习而且预习,用他的话说,在热爱的事情上面,根本无需计较,学习会计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放松与享受。
热爱驱动的努力热情高涨而持久,因为这是内在驱动。当事人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心态无比放松,并且随时随地都在用功,达到了日思夜想的痴迷,所以最终的结果恰恰看起来“无心插柳柳成荫”。
(2)如果出于功利心进行努力,就属于目标驱动,当事人必须具体化这个目标,越详细越好。
这种出于功利性动机学习的人占多数。
在这类人中,有些学员虽然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会计,但他们对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比如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想过上尊严体面的生活,他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改行做会计最终做上CEO的职位拿高薪,这样的人动力也强,每天都会给自己打鸡血,学习效果也不错。
而在功利性学习的人当中,收效甚微的就是没有明确动机的人。TA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从事会计行业,只是想单纯考个会计证备用,所谓“证多不压身”,而事实却是,由于TA不是特别想要,所以努力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这里面有很多是属于“看起来很努力”的类型。
2、商业社会,专家就在你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投资你自己。
商业社会最大的便利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只要你想学,并且你肯投资你自己,你就能找到专业的老师指点,胜过你自己苦苦摸索,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种成长其实是最快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非常舍得给自己投资,今天还看到一个有名的老师提到了他,说他花了大量的学费请教专家,两次在在行约见就是1000元,还不包括他对每篇文章的赞赏(大额有88、188元的),还不包括平常的红包和不遗余力的推荐等等。
他舍的多,自然得的多。
如今他一次课能收入过万,引得多少人羡慕嫉妒恨,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在这得到的背后,是他大量的付出与投入。
3、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比起不明就里的努力,正确的方法更重要。
拿我自己来说,在我决定练瑜伽之前,就有同事好意提醒我说别花钱报班,有那个钱不如吃吃喝喝,然后买个瑜伽垫对着电视练就可以了。
可是我却认为,用那些钱吃吃喝喝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我的想法正好相反,与其用那些钱吃吃喝喝,倒不如省下来去专业的瑜伽馆找专业的瑜伽教练学习,一来可以学到正确的方法,二来可以避免自己盲修瞎练给身体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于是练瑜伽这几年,我一直跟着专业老师循序渐进练习,其实我真心体会到,如果方法正确,只要保持规律的练习,假以时日自然会有不错的效果。
我还有朋友花钱请私教健身,她们都不无感慨地说,虽然请私教看起来很贵,但却是最有效的途径,有高人指路,你的努力才会卓有成效。
以上。
(题图选自法国插画师Tom Haugomat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