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心情复杂。
海岸边上,一位妈妈拉着女儿径直往海里走,女孩一直在挣扎,妈妈却一直拽着她。
周围人以为她们要轻生,赶紧报警。
警察来了以后,她们还在往前走,僵持不下。
几个民警手拉手把母女俩拉回来,看到民警的时候,女孩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向他们伸手想要求救。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妈妈用自己和女儿的生命做赌注?
后来才知道,原来仅仅是因为在家上网课时,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把妈妈给气着了,才想出这样的办法要吓吓孩子。
看完,一时不知道作何感想。
宽容点说,这位妈妈也是无计可施,不得已出下下策,毕竟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痛,每一个妈妈都曾体会过;
可严格来说,她的这种做法,不仅是把生命当儿戏,也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层厚厚的雷。
想到一句话:世上最难处理的关系,一是亲密关系,二是亲子关系。
我理解有的父母,情绪失控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可我们更该思考:这样的“吓唬式”教育,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02
同样在前不久,因为孩子遭老师投诉,上海的一位父亲竟然在凌晨三点半,将孩子丢到火车站要饭。
并吓唬孩子说:“天亮再来接你回家!”天寒地冻,小男孩独自跪在车站,内心该是怎样的绝望与崩溃,想想都觉得心疼。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可能会觉得恐吓教育,对孩子的警示作用大,也更容易让孩子长记性。
但这种方式,或许可能在短时间内“治住”孩子,但带给孩子心理上的创伤,会深深地被打在孩子的心上,难以摆脱。
被称为“天才文学少女”的蒋方舟,一直以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奇葩大会》中,蒋方舟却说:“我再也不想讨好别人了。”
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家庭教育,蒋方舟爸爸对她的教育,几乎全是以威胁恐吓的形式。
不仅如此,父亲还会对她进行“玩笑式”吓唬,高高扬起巴掌对她扇过来,却在落下的瞬间,跟自己另一只手掌拍击。
巨大的声响,吓得她身子一抖,父亲却哈哈大笑。
不仅如此,母亲为了让她乖乖写作,也会恐吓她说:小孩7岁就要开始写作,否则会被警察抓进监狱。
“虎妈”蔡美儿曾在自己的书《虎妈战歌》中提到过一件教育女儿的事情:女儿露露小时候,每天都被自己要求练习钢琴,但露露并不想练琴。
有一次露露一直持反抗态度,蔡美儿立刻摆出“虎妈”的阵势,威胁女儿说:“如果你不肯练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当时外面天气很冷,露露穿得又少,她以为这样做女儿一定会服软听话。
但没想到,同样倔强的露露跟她杠上了:穿着单薄的衣服,径直走出了门外。
虽然家长的本意是教育孩子,但是这种“吓唬式教育”带给孩子更多的却是伤害。
孩子不听话了,就暂停或收回你的爱,用吓唬或冷暴力来“控制”他。
迫于压力,孩子可能会放弃自我意志,变成所谓的“乖孩子”。
但这样的乖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为满足他人的意愿、获得他人认可而看脸色行事,是你想要的吗?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不是为了孩子乖乖听话,而是要让孩子明辨是非、纠错改过,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3
在“吓唬”声中长大的孩子,缺乏成长的内生动力和为人的责任感。
因为他随着年纪的增长意识到所谓的惩罚不过是个“谎言”,他做事反而会更没有顾忌,更没有底线。
比如,以恐吓为手段让孩子吃饭,有可能给孩子传递的是一条错误的逻辑关系:
不吃饭就会挨打,那么我吃饭是为爸爸妈妈吃的,同样我学习也是为爸爸妈妈学的。
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可是,习惯的养成却并非易事,心理学上,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这中间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观察、思索、调整。
吓唬式教育给孩子留下的多是童年阴影,坚持和耐心才是好习惯的保障。
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都想让孩子好好服从管教。
但在吓唬式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觉着,爸爸妈妈爱我都是有条件的。
如果不被自己所爱的父母接纳,那么孩子在初始阶段可能也会很难接纳自己。
让我们放弃吓唬式教育,把安全感还给孩子,以包容的心接纳孩子,以理解的心尊重孩子。
在跌跌撞撞中,孩子会明白:这个世界有底线,但爸妈的爱无条件。
知愈心理咨询专注您的心理健康,为所有的情绪提供一个温暖安放处,让您从心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