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5年9月17日,是已故的乔布斯被自己招聘来的CEO斯卡利赶出苹果公司的日子。这一天,就好比500年前,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的王阳明被发配贵州龙场一样,从此开始了一场涅槃般的修行。
(一)
巨大的媒体上用成千上万的声音来渲染这个事情:斯卡利是个职业经理人,他是一种标准的市场管理思维,其实他并没有错,他必须要让公司活下去,这是他作为经营一把手的责任。所以,斯卡利要迎合市场,他必须要服务于客户的基本需求。当时的经营情况也确实不好,核心产品“麦金塔”的销量在直线下降,来自于IBM产品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乔布斯直接管理的“麦金塔”部门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促成了斯卡利作出变革。
而乔布斯却并不想按照斯卡利的方向去行动。作为战略型的领导者,他不想简单地屈从于市场,不想为了现有客户进行简单的修补,而是希望引导市场的走向,所以他才和斯卡利水火不容。
评估双方的对错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乔布斯已经预感到问题的发生可能:“我和苹果的联系永远都不会断。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我个人的生命历程可以和苹果的发展过程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幅织锦那样。也许我会有几年时间不在苹果,但我一定还会回来的。(《花花公子》杂志(Playboy),1985年2月1日)
(二)
被斯利卡赶走后的苹果并没有获得新生,相反,不仅仅没有走出新生,反而加速走下了死亡边缘。以IBM的兼容P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却快速侵吞市场,导致苹果公司利润、销售以及股价全面下滑,最终斯卡利在1993年辞职离开苹果。
乔布斯后来说:苹果在斯卡利的领导下市场份额和收入持续下降,“斯卡利引进下三滥的人和下三滥的价值观,把苹果给毁了。”乔布斯后来悲叹,“他们只在乎如何赚钱—---主要为他们自己,同时也为苹果---而不在乎如何制造出色的产品。”
乔布斯从苹果辞职之后,于1986年花1000万美元从乔治·卢卡斯手中收购了Lucasfilm旗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Emeryville的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并成立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之后该公司成为了众所周知的3D电脑动画公司,并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公司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购,乔布斯也因此成为迪斯尼最大个人股东。
(三)
1997年7月,也就是12年后,苹果电脑董事会换届。乔布斯终于回来了,被董事会任命为临时CEO。
乔布斯回归后的第一板斧是改组董事会,重新定义了苹果的文化基因;第二板斧是解决和微软的争执;他的第三板斧,就是调整产品结构和方向。
乔布斯主动给盖茨打了电话,告诉盖茨,现在是扭转两家公司间难堪局面的时候了。乔布斯对微软说,是我们让微软进入了应用软件市场,微软的第一个应用软件就是MAC上的WORD和EXCEL。如果我们继续我们的官司,我肯定十年后苹果电脑会从微软得到十亿美元的赔偿。但是,苹果电脑熬不到那一天,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微软投资苹果电脑,这样的话微软可以在苹果电脑成长的时候获利。
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宣布了和微软合作的每一个细节,微软投资了苹果电脑一亿五千万美元,成了当时苹果电脑的最大股东。
乔布斯说:“再次回到苹果的时候,我们发现,苹果已经迷失了自己,世界也忘记了苹果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员工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别人当做失败者,他们已经快要放弃了。我这辈子没有这么累过,晚上十点我才回到家,回来直接就倒在床上,早上六点起床,洗完澡就又去上班了。”
然而,那个时候,乔布斯说:我的内心一直在驱动着我走向创新。
(四)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苹果董事会宣布前行政总裁乔布斯于当地时间10月5日逝世。乔布斯最后的话是在去世前几小时说的,“OHWOWOHWOWOHWOW”,这都是些单音节词,总共重复了3遍。
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些单音节的词。
2011年,在乔布斯生命中的最后几天,盖茨在一个下午拜访了乔布斯。尽管两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时光终究消磨一切恩恩怨怨。在乔布斯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他们俩终于握手言和、盖茨后来回忆道,就在那个下午,他和乔布斯都认为,没有必要将对方击倒。“我们讨论了我们所做的事,以及未来会向何处发展。”
(五)
我经常感觉,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过多地相信现有的认识、科技和成果,而忽视了自身的能量,换句话说,就是高估了现今的技术和发明,低估了自身的创造力。
“Follow your heart”,这应该是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大学演讲的总结,也是他要表达的主题。只要保持纯净的内心,就能感知大脑深处的想法。如果乔布斯健在,他或许能够把这颗心解释得更为清晰,给我们后人更多的智慧启迪。可惜他走了。
没有人理解他所谓的“心”到底是一颗怎么样的心。犹如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去世之前发出的这些单音节的词。
但是500年前,集儒释道为一体的阳明“心学”对于“心”有了较为完整的解读:此心即是“道心”,而非人欲之心。两者的差别就是:当人心的良知显现的时候,那么此心表达出来的就是道心,但是我们很多人的心,都被私欲、偏见、不良情绪、不良习惯给遮蔽了,就好比太阳被乌云遮蔽了一样,自然找不到那颗本来就有的“良知之心”。
而我们修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去除修行路上的四头拦路虎:私欲、偏见、不良情绪、不良习惯。
换个简单的比喻,好比人们看到一个小孩子马上要掉入井中,马上想去拉,但是由于担心没有拉到,而怕连累了自己,然后就不去拉了,尽管内心难受;就好比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倒地,马上想去扶,但是担心会不会是碰瓷一样。这就是我们的良知之心被蒙蔽了。
我们并不是没有良知,只是被四头拦路虎蒙蔽了。就好比,太阳被乌云遮蔽了一样。
修行也是一样。我之前以为,只要自己“修行好了”,做到心静如水,功夫纯熟,良知清澈,自然可以应对无穷。比如拉住即将掉进井里的小孩,比如扶起倒地的老奶奶。但是要做到没有担心,光说说道德是没有用处的,这就需要自己不要忘记了这个“修行好了”的背后却是永不停止的“事上磨练”。
这个“事上磨练”如果打个比方,就是不断的“用自己所学的降龙十五掌与高手进行切磋(心与念头)”。如果光就自我想象或者自我练习,不去“付诸于实践”,那这个修行也就是“假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