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卢小红
看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带着偏见看世界的人。”
最近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内心生出深深的无力感,忙于工作与生活,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偏偏孩子又作对似的把成绩退步到一塌糊涂。偏见便伺机而出了,我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孩子经常腹痛,我经常头疼。
中国式孩子似乎都有着共同点,中国式的父母也有着共同点,中国式的老师亦有着共同点,谁都没有错,谁都很辛苦……
前几天看过一则新闻,四川一小学生留下绝笔信称自己活的很累,然后结结实实的从楼下砸向大地。评论区各种言辞凿凿,有的人甚至说他连一个孩子的勇气都不如,而有人把责任归到孩子的家庭。我暂且不想考虑责任的问题,也不想大肆渲染这件事带给我的感觉。我想站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做一个自我安慰式的理解。
近几年孩子自杀这种事屡见不鲜了。成功的教育案例比比皆是,失败的教育结果又都让人唏嘘。父母的那种喜悦、悲伤,都建立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了。那些个教育专家学者研究来研究去除了理论一堆之外,不见任何改变,孩子重复着孩子的负重,父母承受父母的负重,尝试理解,在这充满漩涡般生活的大河中变得遥不可及。
什么样的孩子算得上是教育成功?估计大部分人说,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学,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拿着丰厚的工资,有了不小的名声等等等等,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身为父母,一辈子都在谋孩子的路,而且还有一个固有名词叫做“为你好”。是的,为了孩子好的同时,还有自己的脸面和家庭荣誉。当然,这段话是持有偏见的。
看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角度,多多少少都带有偏见,没有谁可以一直宏观的看待一切。
至于自己,反思的结果是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教育方式的,虽然是母亲,但我更像孩子,与其让彼此头疼,不如让彼此舒适。只要彼此健康就好。如果孩子成熟早一些,她会安排好自己的未来,如果成熟晚一些,那就多走一些弯路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欣赏林则徐在教育孩子上说的那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此,算做宽慰了,不知,这算不算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