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
某天上午,听一个人讲了一番道理,我觉得:“哇,好厉害!”
当天下午,听另外一个人讲了另外一番道理,我又觉得:“哇,好厉害!”
等到晚上躺床上回想的时候才发现,这两个人所说的道理背后的根本居然是矛盾冲突的......
大学毕业之后我读的非虚构类书籍比以前多了很多,这些书籍都喜欢举例子和讲方法论,每篇文章作者都会有自己一套逻辑自洽的说辞,并且自己在读的过程中都非常沉浸其中。如上述例子,经常会发现,两本书的作者讲的道理居然是完全相反并且互相鄙夷的。当反复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最终只能得出一个不想承认的结论:我真的是不会独立思考啊...
这两年有两本书在创投圈非常火,《从0到1》和《精益创业》,彼得蒂尔(从0到1)在YC创业课上就很直接的说:
I'm personally quite skeptical of all the lean startup methodology.
对于《精益创业》的信徒来讲,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时部分可知,也需要逐步的去验证,最终获得成功。最后也确实很多这样的人成功了...
但对彼得蒂尔这样的人,他说“我比较skeptical”,都是很客气的,心里怕是在想,“艹,煞笔才这么觉得呢”。
彼得蒂尔是个擅于长远思考的人,在这类人的眼睛里,世界的未来是清晰的,可预测的。这一点都不夸张,另外说一句,彼得蒂尔是国际象棋高手,别人只看到下一步或者下一步都看不明白的时候,他早已在脑海里演绎了6-8步了,你说这样的人的眼里,世界可不就是能预测的么。
突然想到年初的时候马云在美国出席论坛,面对记者问到和亚马逊的比较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成功的路不是只有一条。”
现在的我终于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所处的境况以及他的个人能力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当然会导致他们自己得出一条与其他人不同的道理。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作者)有他的成功之道,彼得蒂尔也有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之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他们两个人同时学习,但是在给自己的路选择参考的时候,也得选和自己境遇更为相似的人来当自己的坐标。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在走向成功,或者说成熟的路上,最初我们只能通过日精月益的方式让自己前行,因为在这个时候,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可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磨炼阅读这个世界规律的能力,而后终究有一天,当我们成熟了,我们也许就开始有能力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的看到世界的未来。
笑来先生提到一本他的逻辑启蒙读物《超越感觉》,里面谈到人大抵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1. I a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
2. I am not OK, and you're OK
3. I am OK, and you're not OK
4.I am OK, and you're OK
这四个阶段在我们的环境里很容易理解,小时候在大人们的世界里,不管是我还是我的同学们,小孩子总是错的,当然就是我不对,你也不是很对;而当我们尚未成熟,面对老师和各类导师,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我错了,你说的都对,这个阶段的我们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甚至就不是独立的个体;而当经历过1、2阶段的我们,这种一直被压抑的自己很可能当我们长大之后开始报复式的反应,我说的都对,你们都是错的;极少有人达到最后一个状态:
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这个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的阶段,早就跳出了零和博弈的阶段,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
见不得别人的好其实指的是“见不到别人的好处,好的地方”。虽然对方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
人总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像我们之前聊到,人很难在极度快乐的同时极度痛苦一样,人也很难在看到一个人难以忍受的缺点的同时看到别人的好处,这种好处经常被完全无视了一样。而这种无视的结果,就是阻碍自己成长的一道墙。
人那么复杂,怎么可以单纯的好与坏来形容呢。可是处在第二、第三状态的人就是非得比出个高下,分清个好坏才行。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不好”而不是“好”,注意力放在对方的“错”而不是对方的“对”,久而久之,变成盲人而不自知。对,就是盲人啊...(这里并没有贬低盲人,盲人存在缺陷是客观事实)这种掩盖事实的表现和成语故事里的一叶障目又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开启元认知能力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我们既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也不好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无视他的优点。看的见别人的好,是让自己过的更好,不让这种一叶障目阻碍自己的成长。别人的优点你可以学习,别人的缺点你可以作为警醒。心态足够好的人,你可以从身边的任何人身上学习。(这是学习利器,以后会讲)
我们经常说的双标,其实也是这样形成的: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
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于好或者更好......
我也是复述一下,作为球迷的我...我双标非常严重,也会一直双标下去= =,球迷嘛...不“迷”的话就枉为这个称呼了。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看见每个别人的好,这件事真的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难道目前的我仅能靠不断弹窗来完成,就如同我对待抱怨一样,效果也是有的。为什么这么难呢?作为我自己,也是没有处在被这个世界认可的境界中,所以需要不断的证明自己吧,这是目前深入基因的一套因果论。在到达那个境界之前,需要更多的调用元认知插件来不断的给自己警醒,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如标题所说: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