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于老师的《翠鸟》一课的教学实录,就像读优美的散文一般,生动、流畅、自然、耐人寻味!
对课文的理解还是突出一个字“读”,用几乎整节课时间读!先是要求读正确,再要求读出特点,最后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选择合适时机老师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是越读越好,越读越自信。因为读书充分,所以不少学生都能把写翠鸟外形和叼鱼的两段话背下来,并把生动的语言内化吸收,为今后自己动笔写动物做好了准备,这是更难得的大收获。
这节课还有一个超级亮点———那就是采访“翠鸟”。不再是机械被动地复述课文,而是于老师化身“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来采访,学生们则变成一只只可爱的翠鸟接受“刁难”,采访内容从翠鸟的声音到叼鱼本领,从住处到环境保护,看似杂乱,其实质是层层深入,有章可循,于老师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整体,而且不动声色地让学生读得那么清楚,那么自豪!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学生已把自己当作翠鸟了,入情入境了!实实在在的口语交际训练!
于老师的课太有创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