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了大学生活。想起了美好的青春岁月,在我的记忆里,高中时代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三年,大学时代是我这辈子痛并快乐着的四年。很难说,我学到了什么,具体掌握了什么。我们读大学应该是掌握你出社会的一些公共技能,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这些东西还是很重要的,如口才、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等。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在纠结于读大学为了啥?包括我在大一时也一度怀疑读书无用论。
最后只为了那薄薄的两张纸吗!?
当初刚进大学的时候有这样想过,毕竟只是要的是一个本科文凭。当我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生活后,想法却完全颠覆了。
开始因为没有纠结出来一个结果,果断放弃这个问题了。毕竟毕业还遥远,今朝有酒今朝醉啊。
然而,就在8天前我毕业了。
一路南下,做不成北漂成功当了广漂一族。
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从事的工作刚好是自己喜欢的了吧。但是,欢喜背后是忧愁。
我不再是学生了。
纵使万般留恋生活了四年的一切,也要告别熟悉的一切。开始进入职场,升级打怪ING……
墨迹了这么久,还不开始进入正题,这个学长也忒不靠谱了吧。OK,现在到我的大学时空享受一段折磨之旅。
第一件事:读书
你这不是废话么?读书!读书!读书!不读书读你呀!!!也许,你和我一样正在吐槽自己学校都木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好么。的确,这个,我已经吐槽了四年。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临时书库借了400多本书。大学三年在校时光,我开始给自己的目标是800本,很遗憾没有完成,加上自己买书来读差不多50本吧,这是我20几年来读的最多的阶段了。你。想必也是的。过去的那么多年哪有时间去读。
NOW,你有时间、有机会、有资源去读了。
别再以图书馆为借口了,我们学院的图书室图书大多很有年代感。我记得借过一本《挪威的森林》已经变黄了,我一个朋友笑我,借来一本黄书,是的。村上君写的很黄很暴力。
另外一个选择,网上电子书、纸质书很便宜,甚至不用钱就可以获得,相比国外的图书价格,我们国内真的实惠的太多了。
5月份要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在9、10栋跳蚤市场卖了一部分自己买的书,很心疼,没办法太多了带不走。我还在担心卖不出去,结果一下子就一抢而空了,这说明我们学院的学生还是喜欢读书的。喜欢读的,继续读。不喜欢读的,现在也不会去读的。或许,你看的我这篇废话的时候还一口一个“我擦”呢。没关系,我真是凑字数的。
读了那么多的书究竟有什么用?读了又不会记得?就算记得也不会用?
这三个经典问题每一个读书人都会遇到,也会这样子问。微博上有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岁月大浪淘沙后,淘去了那些糟糠,那些华丽的肉,变成你骨子里的东西,我叫她为气质、灵魂,你有别于非读书人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本人高中酷爱文学,还创办了一个文学社团。总喜欢唐诗宋词啥地,总觉得自己写不来这些名句,就怪这些古代人把好词儿都给写完了,所以,我就原谅自己了。嘿嘿。
我希望,你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小说、传记、励志文章都好。鸡汤别看多了,我就是看多了,总写一些看似励志别人的话,每每伤心难过时分就会去翻以前写的说说、微博然后再次难过,一时半会不会好。
我不会像那些官方大学给人推荐人生必读几十本,没有人回全部读完,能读完基本就已经很好了。达到心灵共鸣,就达到了和作者对话的阶段。我有两个偶像,一是韩寒,从高中时特别崇拜他,觉得他比较牛X,额……不是从《三重门》开始,而是从追他的博客开始。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在大学才开始看的。后来他不再写了,后来的后来,国民岳父拍电影了,微博下面的一口一个岳父让我大笑。
另外一个偶像是刘同,他就是那种奋斗的青年偶像。他的那种崇拜是感同身受,一样有过迷茫,一样有过挣扎,然后坚持下去。他给你的那种力量,是他曾经历过的酸甜苦辣,给你能量,激活你想象(好像在做广告)。
大四在广州实习,浩瀚的广图是我周末的必去地方。在那里可以借好多好多书回实习单位读。
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书?还是那句经典……,这就跟你读小说看电影一口气看完一个道理。你自己会有答案的。
我一直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后来,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说我和别人不一样。
可能我读书少,他骗我。
第二件事:活跃
大学,是个开放的地方。有班级、社团、学生会各种平台给你机会。很多人都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关于,这些平台没有太多说的。因为,社团已经说很多了。
在一个圈子,要活跃起来,即使你不想这样。但你不能像许晴那样在节目中的那样“任性”是不?!虽然我懂她的那种性格,那样的感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各个角度包容你,理解你。
我所说的活跃,不是叽叽喳喳,不是事妈,哪有事情哪到的那种人。
是那种多参加班级、学院活动的那种人,即使你不在乎学分,不在乎毕业证啥地。我当时参加活动很多是冲着学分去的,后来参加次数多了感觉这样的活动其实给你的东西不仅仅是学分这样的一个量化。潜移默化间,你认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熟悉。
我经常走在路上很多人和我打招呼,我都不认识他/她,心里都在说他是谁呀。然并卵。这种明星似的错觉的确没啥用,可你不认为这是一种推销自己的好手段么?!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销售,朋友圈里卖鞋子、面膜、还有耗子药的,最懂得人的重要性。
我这样子说,不是让你传销去呀。记住。
通过活跃,你会收获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特别是性格方面,都说江山易改……,我就不信你中秋晚会唱了一首歌,即使是合唱串烧,元旦晚会表演个小品,毕业晚会跳了一场广场舞。你会玩不嗨???
在大学四年,可以不拿奖学金,不当学生干部不入党。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玩LOL,可以追韩剧。但一定要记得从小我世界里走出来,拥抱学校几千亩的空气。
我是那种自黑,只要带给别人快乐就好。于是娱乐他人也就娱乐了自己。通过社交媒体,我可能展现给别人都是快乐的回忆,没有痛苦、悲伤。怎么可能?男生一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来大姨夫的,脾气暴躁。好在通过读书、活动、兼职来排解。
我不知道我这种性格是不是叫外向开朗。反正我简历上是这样写的。没有颜值爆表,没有八块腹肌,更没有土豪金,做不成高富帅,当了逗比挺好的。
我希望你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也如我一样快乐地接受生活,勇敢地去参加各种活动吧。
不要等到毕业了始终是一个宅到连自己班级的同学都不认识啦。
第三件事:穷游
一直到20岁第一次离开家,独自提着几个包,特像小小的农民工去城里打工,不过我去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是一座大一时被俺称作为“鸡鸣狗盗”的衡阳。
永远不会忘记拿着一张31小时的火车站票站到了湖南,更不会忘记小身板晚上睡在硬座座位底下的情景,晚上,睡觉不能翻身差点憋死。
这算是第一次出行吧,没有目的地的风景,只有沿途火车慢时光……
真正旅游要从大一和7个小伙伴去爬衡山算,相互了解,相互接纳。一起出去玩的机会特别难的,你不仅可以了解别人,还可以重新认识自己(怎么感觉花少了)。那次,只花了200多块的旅游活动,对我以后出去玩影响特别大。那相当于我的一大步呀!
旅行的意义?你可以去看旅行的书或者芒果台的花儿与少年。
我只能分享给你,在路上你会碰见各种人各种奇葩事情,然后增加你装逼技能以及旅行体验。
旅行,是一个被大众所玩坏了的词儿,从动词变成名词
世界那么大,你不想去看看?人家老师都辞职了。
旅行,时间+金钱+小伙伴?
都有,最好。
没有,也可以。
有幸每年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自己独自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
北京,算是我逛荡的地方次数最多了。每年在这里转车都会好好玩上几天再回家,谁叫我顺路呢。北京还差一个好汉长城留给下次旅行。
登山,看海……各种旅行目的地,给了我们选择。
大学时代,没有去过太多地方。
每到过一个城市,都有过很多逗比的故事。
在这里分享几个小故事。曾带领小伙伴在南昌的公交车上坐反车,投钱没进去遭司机嘲笑没有后来小孩子投de顺利;曾站在北京城的中心点看紫禁城的那次坐地铁刷卡,没出来被北京大妈嫌弃;曾和小伙伴们在凤凰古城浇成落汤鸡;曾来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樱花雨;曾为了省钱而住青年旅舍到现在喜欢上青旅客栈文化……
等待下一次的重复。
也是,下一次出发。
大学旅行总有大把时间!
缺的是钱!钱!钱!
我也是,
所以我会去做兼职赚钱去旅行
后来,实习有了机会每个周末在广州跑,看我不熟悉的岭南风景。再后来有了津贴可以坐的起飞机,特别享受起飞阶段的心跳。那时我给自己一句话,以后一定要坐飞机坐到吐。在路上的一切,从你出发时就已开始。
旅行即学习,生活需要旅行来调剂。
失恋了可以去旅行,高兴了也可以,放假了也可以。每个人都在说旅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懂得旅行的乐趣在哪里。
或美食、或风景、或文化、或帅哥妹纸。
在我看来,大学生还是先观世界吧。
攒够钱就出发!
对我来说大学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女朋友……你懂的哈,另一个是计划泡汤的毕业旅行。
人生,总会有遗憾给你,激励你努力在未来完成。
我很感激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时刻都在路上。
好了,学长就啰嗦到这里了
读大学,远远不止要这些。这些,只是写给你们一点谈资,写的不好只当个乐呵。
大学之道,在于你如何去做,光想是没有用的。
愿你,不是那个奔波在N点一线上的考证王;
愿你,不是那个只知道宅在宿舍床上的高富帅;
愿你,不是那个看个韩剧一哭哭一年的白富美。
唯愿你,做好你自己。
珍重。
青春是很短暂的,我们把四年时光放在了大学,很多毕业的学长学姐都会告诉学弟学妹要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因为曾经错过了很多,在最后离开的时候总会比较伤感,怀念生活过的地方。没错,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犯贱的说舍不得,即使难吃的食堂,即使体育课竟然还有武术这一说,即使还有坑爹的早晚自习。
珍惜你剩下的光年,无论干什么都好,只要对得起自己就好。
废话三千,不如一杯冰镇可乐来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