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你自己》,书名听起来有点励志、鸡汤的感觉。这本书的英文名教《Freedom From the Known》,作者是印度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他的另外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可能知晓度更高一点。
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对作者好奇,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很传奇。生于1895年的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中的第八个孩子。据说他从小就具有透视眼及天眼通的能力,是个看似迷糊而实则大智若愚的孩子。1909年当他年满14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弟弟尼亚到“通神学会”印度总部附近的沙滩玩。与神会的负责人偶遇并被选为候选人,经过克里希那穆提父亲的同意,两个男孩便由“通神学会”,悉心照顾,严格训练,准备培养成未来的救世主。1925年尼亚病逝,克里希那穆提极度悲伤,推翻之前所有的通灵经验,发展出独立染的智慧。1929年,这位新救世主,宣布解散为他专门成立的宗教组织“世界星社”,并宣布,真理不在任何宗教组织中。此后他脱去所有的光环和标签,自由演讲,传递真理。我介绍到这里,很多同事听了可能会咋舌:你怎么会对这些宗教感兴趣?我对宗教不懂,我对我自身很感兴趣。我买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是,我想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都是人一生最大的使命,就是认识你自己。在上学期间,我的大脑和精力都放在对知识的追寻和分数的追求上。上班过后,遇到一些人生困境,才想起来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探索。作者在书中说,彻底认识自己是生死攸关的事。
作为教育者,都听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作者在第十章懂得爱中,用不断质问、层层剥离的方式,引领读者思考,到底什么是爱。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当然,读他的书也有点累,因为,作者会不断地向你抛问题,让你质疑自己习以为常的认知。作者说责任之下绝没有爱。人类所陷入的责任结构其实已经毁了自己,如果你因为责任的缘故,不得不做某件事,你就无法爱你所做的事了。爱所到之处,既无责任,也无义务可言。除此之外,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棵植物那样,为它浇水,认清它的需要,给它肥沃的土壤,温柔亲切地照料它。爱没有对立、没有冲突。
当然,读完这本书,我没有能够重新认识我自己,但我的收获是,对自己已知的认知和概念,存有一份质疑。例如,我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我认真负责,是不是就可以以“爱”的名义自居?我深感我执我见漏洞百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种反观的视角。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