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一本安静的书,出版于1854年,作者亨利·梭罗。梭罗181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特城,瓦尔登湖即在此处。1937年,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返回故乡。1845年,他携带一把斧头独自来到瓦尔登湖畔,在远离人群的湖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湖畔小屋,独居到1947年才返回康科特城。《瓦尔登湖》就是梭罗对其在瓦尔登湖畔独居期间生活经历和心灵感悟的真实记述,在书中,四季变换中的瓦尔登湖如诗如画,景色曼妙,生活完全凭借自我劳动而自给的梭罗,虽然生活简单甚至有时略显窘迫,但是,却以自我真实的生命实践回答了什么才是生命的必需品,人们应该如何摆脱物质的奴役和压迫,怎样才能使有限的人生旅程洒满阳光和欢乐等一系列人生命题。也许梭罗的回答并不全面,但是,却值得引起每一个追求理性和崇高生活的个体生命进行反思,对于当代中国,更是如此。因为,他希望,生命能在生活的迷雾中拨正航向,回归本真。
独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是本书谈论的首要问题,梭罗详细而全面地记述了其如何通过自身劳动实现收支平衡,并以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的最少量的劳动付出成功地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从而得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思考、亲近自然、探索知识等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对经济问题的高度重视既是本书的主要特色,也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人生实践的核心价值。尽管梭罗只是在物质种类较为贫乏的层面解决了个人温饱问题,但是,相对于那些虽然渴望自由但脱离实际,甚至完全忽视物质基础的人来说,梭罗对自由的追求无疑更具有现实可行性,从而更加真实。而通过本书帮助那些“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的最可怕,他们固然已经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的人,也正是梭罗写作此书的目的。
在梭罗看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不幸的,而且不自知,不幸的根源在于对超出生活必需之外的物质的永不满足的追逐。对于那些富人来说,“他们的不幸是,生下地来就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得到他们是容易,舍弃他们可就困难了。他们在生命的道上爬动,推动他们前面的一个个巨大的谷仓,一个个规模宏大的兽厩,还要推动上百英亩的土地,锄草,还要放牧和护林。”而对于穷人来说,虽然,“固然没有这种上代传下来的、不必要的磨难,却也得为他们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委屈地生活,拼性命地做工哪。”于是,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是在一个大错底下劳动啊。人的健美的躯体,大半很快地被犁头耕了过去,化作泥土中的肥料。”显然,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是导致不幸的根源,那么,摆脱这种过分忧虑和充满烦恼生活的根本途径,就是重新发现和定义人类生活在物质方面的基本需求,也就是明确物质必需品的范围以及获取方式。梭罗认为,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可分为: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而且,对于每一种生活必须品来说,对其的追求都应当限定在符合其自身功用即可的范围上,生活应当朴素,而不是追求奢侈和过分舒适,因为,奢侈和舒适都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而当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梭罗认为,人不应该“要求更多更富足的食物,更大更光耀的房屋,更丰富更精美的衣服,更多更持久更灼热的火炉。”而应当开始享受免于卑微工作的假期,从而“现在他要向生命迈进了”。
今天,虽然距离本书的初版已过了一百五十多年,但是,梭罗所意图劝诫和警醒的那个当年的美国社会,何尝不是今日中国的一个超越时空的镜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总量早已今非昔比,人均国民收入也有很大增加,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更是富可敌国、财大气粗。但是,财富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地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水平和和谐程度,社会成员个体的幸福感和安定感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相反,在某些方面,社会日益割裂和对立,个人日益感受到与日俱增的压力和困惑。无论贫与富,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现实的煎熬。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究竟何在?显然,与梭罗的论述相印证,对于物质毫无节制的放纵和追求是其根源。当有限的资源面对人类无限的物质欲望时,社会竞争就会演变成惨烈的战争,血肉横飞、残忍无情,只是战争内在的属性。在一场场你死我活、惊心动魄的争斗之后,当战争的胜利者志得意满地摇动其胜利的旗帜,炫耀并大肆挥霍其劫掠而来的成果时,那些暂时的中立者的心中必然充满羡慕乃至嫉妒的情绪,涌动着一种强烈的一试身手的冲动。而那些蜷缩在暗处舔舐伤口的失败者,必然深怀复仇的决心,等待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卷土重来,一雪前耻。如此,一场战争的尾声尚未到来,下一场战争的序幕却已经拉开,文明社会事实上已经倒退为丛林社会,看似文明的法律规则也必将被充满血腥的丛林规则所事实上代替。
这一难题又当如何破解?梭罗的实践和思想在今天同样仍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这是一个事实,无论在任何历史阶段,人类社会必定存在着这样一些人,物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延续生命的必要材料,并不构成生命的最终目的,他们所追求的是物质占有和享受之外的某种存在,包括对知识的探索、对崇高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而人类内在的理性,在他们人生实践的示范作用之下,必定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激起对“迈向生命本身”的思考和理解,进而将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对物质痴狂超越的实现而走向自我的安定以及与社会、环境的调适及和睦。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指引人性迈向正途之时,注目于个人的梭罗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反作用,固然,当个人的某种行为及价值选择蔚然成风时,社会的变革将悄然实现。但是,当社会政策积极主动地发挥调节、导向作用时,提供一种明确的价值选择时,那么,社会个体与这一政策相关方面的转变速度及转化深度都将显著加强。因此,在当代中国,加速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同时从个体和社会同时着手,对个体来说,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在满足自身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要自觉追求理性、节制、高尚的生活;对于社会来说,要倡导科学,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积极鼓励和表彰那些在精神和道德领域作出卓著贡献的人,引导人们“迈向生命自身”。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只是我们中的多数人,已经离开那里许久了,如今,是到了该重回瓦尔登湖的时刻了,因为,在那里,有限的生命可以找到一个诗意的栖所,因此,让我们重回瓦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