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2018年了,通常到了新一年的开始之初,大家都会斗志昂扬地制定新一年的目标和规划:2018年一定要好好学习,2018年要开始坚持跑步减肥,2018年一定不熬夜了…….2018年请对我好一点!
但是请大家回想一下你2017年的年初目标,是不是也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锻炼身体?发现了吗,你所谓的2018年目标只不过是对2017年初的目标的又一轮重复而已!人生当然需要规划,但是如果你继续泛泛而谈而不付出实际行动去落实规划,2018年、2019年、甚至2020年都不会对你好一点的。
人生要做好年度规划
简单粗暴地先上一张图
本人现读大二,平时有记录“钱用的那么快,究竟花去哪了”的习惯,这张图显示的是我今年的10月,11月,12月零用钱的去向。可以明显看到,10月和11月份我花费占比最高的是“饭堂”“零食”和“衣服”,占到了总费用的半壁江山还不止,根据数字已经可以判断我是吃货本质的大学生了。
然而12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发生了180°的大转弯,出现一个占比37%的“自我投资”,勤奋指数“砰砰”上涨呢?
答案揭晓:因为我做了一份毕业后的规划,找到了要努力的方向。至于这个方向是什么,先卖个关子,下文有补充。但也足以表明,做好年度规划,至少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把我从一个“佛系”“吃货系”的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准“斜杠青年”。如果没有规划,我现在的钱还是花在零食上,而不会去想到要去投资未来的自己。
影片《濑户内海》里的高中生濑户有一句内心独白,击中了许多观众的心:“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就不能在河边虚度呢?”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过大量的例子表明,没有目标,虚度人生的人大部分一生碌碌无为,而对人生有清晰目标,并坚持为之努力的人,通常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
我认为人生虽然不能一下子就看到未来,在年轻的就最好全套人生规划。但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至少要制定年度规划,在可预见的未来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走去。
连客创始人刘丹尼写过一段话:“我们就像一台台电脑,一直在接受外界给我们的编程——上小学、上高中、上大学。可是所有的程序都是别人编好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当它开始慢慢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它,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序。”
我认为,“编程序”好比开始学会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的下一步。
我怎样建立我的规划
上文提到的为什么我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其实是因为我毕业后想应聘一家我喜欢的新媒体公司。这对我很有挑战,我大学学的是物流专业,两个不搭边的专业,可以说是“跨界”了。
首先,我对照那家公司的招聘条件,把大规划拆分成一个一个小目标:
你看,一份好的规划就应该像洋葱——可以一层一层地剖开,直到剖析成一个个小目标。现在这个梦想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以完成了,对不对?
我“自我投资”的两笔资金一笔用于提升自己的office水平,一笔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可能你会说,即使全部目标都做到了,那家公司也不一定会招聘我的。可是多掌握一项技能,至少概率高了一点呀!况且,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内心是真的喜欢,有驱动力。
其次,建立仪式感
每周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打卡。
把要完成的事情加上一个截至日期,这就等于把所有事情都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事是每天都要做的和要先做哪些紧急的事。
自从使用这个打卡方法后,我从每天都觉得空闲时间太多,到现在一闲下来就打开计划表看看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日子好像一下子就变充实了许多。
回归论题
所以,人生是否需要规划?
当然需要!备战高考的莘莘学子,是为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做规划;职场里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白领,是为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做规划;紧咬牙关买下学区房的父母们,是为了宝宝上学而做规划......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规划,都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你还敢说,人生,是不需要规划的吗?
我相信实践出真知,我通过我亲身的实践表明,建立一年或者几年内的人生规划是很重要的。人都有惰性,我也不例外,如果说2017年的前11个月我都过得有点儿迷茫,那么第12个月我似乎看到一丝微光。
如果说我在2017年的年末才意识到自己没有规划有点遗憾,那我很高兴在2018年之初能够找到了我要努力的方向,让自己变得更好,永远为时未晚。
愿我们2018年所有的flag,所有规划,在2018年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