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特殊性格的人,常常具备独特的行事作风和处事原则。特殊的性格,会造就一个人独特迷人的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让你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令人倾倒,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
今天的中国人,鲜有不知台湾文坛狂人李敖。李敖是当代中国读书人中的异类与良知。他为人刚直不羁,文风辛辣尖刻,字字见血,句句封喉。常以发惊世骇俗之言,行违规越轨之事而备受公众瞩目。
他的惊世之举有二:一是敢于怒骂国民党当局,被视为政治要犯,关进监狱八年。二是敢于怒骂中国文化的劣根性,直面人性弱点,鞭笞人性丑陋。
因此,李敖只要偶发一言,就总是免不了惹起一场文字官司,文诛笔伐,搞得台湾岛内沸沸扬扬。
的确,李敖属于那种才高傲世的人。早在台湾大学读历史系时成绩就已十分突出,识人的教授们已经深知他的水平。以至于后来李敖在报考研究所时,在口试时没人“敢”提问题,最后主考官只问了一句“你以后还穿长袍吗”,就在大家的笑声中考取了。
李敖1959年毕业于台大,1961年退伍后考入台大历史研究所,开始投稿《文星》杂志。从此,开始了他的成名之路。
《文星》是一家比较进步的刊物,倡导民生、自由、开明、进步、战斗等特色。在这里,李敖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他是以“异己分子”的面目出现的,他以大胆而辛辣的语言向国民党当局发起了冲锋。每发一文,总是要受到别人的围攻与讨伐,而越是受人讨伐,李敖的名声就越大,就越受到世人的嘱目。
而当时的台湾,政治十分黑暗,岛内大搞“匪谍案”,局势十分紧张。李敖自然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当局必欲除之而后快。先是文伐,没有作用。后是千方百计予以孤立,让他找不到工作,仍没效果。于是便找个借口把他关进大牢。他的作品也遭到了查禁。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预料,一件东西越是受到查禁,对大众的诱惑力就越大。国民党力图使李敖的声音消失,但却适得其反,李敖的名声越禁越大,在海外也声名鹊起。
高处不胜寒,英雄多寂寞,李敖耗时一生,以笔为枪,快意恩仇,讽刺阴暗,对抗暴政,但很少有人能够体会他的辛酸与无奈,沉痛与悲凉。
李敖在夹缝中求生存,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始终不变。他说:“二十四年间,我遭遇了失业,遭遇了坐牢,遭遇了环境的打击,遭遇了敌人的诬蔑,遭遇了亲朋的冷暖,遭遇了同志的背叛。……但是,我还是我,我顽强得很,坚定的很,我没有变,我还在斗,还在跟国民党斗”。
这期间,国民党不停地试图感化和拉拢他,但均无效果。李敖说:“姚从吾老师希望我做学者,陶希圣希望我做打手,陈诚希望我做师爷,蒋经国希望我做少保,我希望我做自己。最后,我成功了”!
1976年,当局不得不释放了李敖,李敖又开始了他“没有青春只有斗”的生涯。李敖于1949年赴台,到1981年,他已在岛上生活了32年。他回忆这段历程,自豪地写道:
“从在《文星》兴风作浪起,我努力在这个岛上,用我的力量,做砥柱于中流,挽狂澜于既倒,使远在天边的,近在眼前。虽然我被允许活动的范围极窄、时间极短,但我究竟做到了特立独行。我敢说,32年来,又能发挥打击力,又能独来独往的唯一一个真人,不是别人,就是我,……32年的艰苦卓绝,我的自负是,如果我不是李敖,我愿我是李敖第二”。
李敖的独特之处在于:坚守初心,特立独行。他的政见与国民政府大相径庭,势同水火。他的观点独辟蹊径,语不惊人死不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民公敌”。
虽然如此,世人不能无视李敖骄傲的存在,不得不折服李敖尖刻中的深刻。李敖的风骨与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对台岛文坛、思想文化界乃至政界,都是一场又一场精神的洗礼。甚至横空而来,急风暴雨般地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
世人这样评价李敖桀傲不训而又激情传奇的一生:他是顽童、是英雄、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和坐牢家。
特殊的性格铸就精彩的人生。李敖的功成名就启示我们:不俗才能惊人,独特才能出众,欲成大名,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