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在邢夫人怀里撒娇打滚时,贾芸在外不断跑动着打通关系试图给自己找工作,回家吃母亲给他留着的饭,怕母亲担心生气还隐瞒了在舅舅家受气的事。
此时宝玉大约13岁,贾芸大约18岁,宝玉的孩童行为尚可理解,那么推测下贾芸13岁时大概是什么样子呢。
是这样无忧无虑么,得到偏爱了么?——投胎是门技术活。
近期不是出来个帖子嘛,最帅老爸小贝给小七的娃娃缝衣服。小七就和宝玉一样,会投胎啊。
贾芸姓贾,贾府旁支,社会阶层上仍是贵族,就是经济一般甚至更差一些,但还能用得起小丫头除了保留贵族有丫头服侍的体面以外,经济上推测应该不是特别窘迫。
我推测是在刘姥姥家的经济水平和他们庄上富人家的经济之间。刘姥姥那样的“远亲”,凤姐说亲戚们之间应该互相走动走动,都给予接济,何况贾芸这样近,重大时节进宗庙贾府应该是对这些没落的们亲给予接济的。
去舅舅家借钱也提到了没到吃不上饭穿不暖衣天天泼皮无赖找舅舅的地步。
找工作的事,在前24回里出现过,贾琏奶母赵嬷嬷为其子求工作,上回贾芹之母周氏求工作,贾芸求工作这是第三回了。
贾芸自幼丧父,没有李嚒嚒那样能言善辩的妈妈,也没有周氏那样的妈妈,只有靠自己。贾芸体贴母亲很有孝心(文中贾芸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卜世仁的事来),不像如今的一些人,大学毕业后工作没着落,便对父母心生怨气,怪父母不能给他安排一份体面待遇好的工作。
明明知道自己没得依靠,指望不上谁,还没理由加倍加倍加倍努力奋斗么?怨天尤人的时间里,岂不知家境好且懂得上进的人们又甩出你几条街了?
贾芸的形象在本章文本中,最突出的是贾芸的口才好,细读芸儿送凤姐麝香那段和次日打听工作情况那段言辞,真是精彩呐!
起初贾芸请安,凤姐“连正眼也不看,仍往前走”,然后“满脸是笑,不由得止了步”;再后来听贾芸的一篇话,“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贾芸呢,起初是“上前笑问”,“逼着手恭敬强抢上来请安”,后来是“听这话入了港,便进一步故意问道”。
后文的“早知这样,一起头求婶子,这会早完了”;“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先派这个种树的,果然这个干得好,再派明年烟火灯烛那个大宗”。用凤姐的话说,瞧人家这长干儿拉的!
然后是为人处事口碑好。贾芸撞到醉酒的倪二,“原来是贾二爷”——脂砚斋评:如此称呼,可知芸哥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量在”也。
舅舅假意留饭舅母推脱,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脂砚斋评:有知识,有果断之人,自是不同。这两句评语是赞赏贾芸的有力证据。
同时贾芸去钱铺称银子,一来呢符合担忧倪二醉酒记不准钱数,二来或许真有一丝小心眼质疑仗义帮他的倪二也更加让人物形象丰满。三呢更是反衬出倪二配得起“义侠之名”。
再有疑问:贾芸这么能干,口才好,人情世故也懂,为什么之前一直没求到琏凤?前文链之奶妈孩子和贾芹都有求到二人呀;我个人有个解读,是不是和小红类似呢,文中明写小红也很能干,在宝玉房里竟然不被赏识,原因是大丫头们防范到位,小红苦于没机会在宝玉面前表现。
我想明写小红被大丫头们打压没机会,会不会也在暗含贾芸这么能干的人之前也是被人打压苦于没机会,例如贾芹(家禽)之辈阻碍,类似于小红文字中的“防贼”之阻,前文被贾芹派了活,领了钱,骑着大马走了,这不贾芸才外力障碍和竞争对手少了很多,然后才有机会见到凤姐求到凤姐。
小红和贾芸是同类人。更容易互相赏识对方。是有点小心机,也蛮理解。别人讽刺她攀高枝儿,别人也去攀啊,有那个能力攀么,攀得上么?不说别的,奶奶经那段,能说的清么?
大观园里的丫头们有什么出路呢,袭人麝月之辈的做主子的妾室,开文不是有个成功走通此路的娇杏姑娘么,意在“侥幸”;
小红起初是有此意走这条路的,苦于没有机会在宝玉跟前表现,后来就改变了策略啊,此路不通换条路走,以色侍宝玉没机会,以才干侍凤姐去!
讽刺她攀高枝之流,就留你们死死守着宝玉这条路吧,自己想攀攀不到,嫉妒才如此说。
贾芸呢,并没有自我放弃,怨天尤人,更没有偷鸡摸狗混迹市井。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从贾琏开始,搭上宝玉的关系(认儿子),再到巧妙地用口才和一些手段打通掌握实权的凤姐,最终成功得到工作。
巧言善辩,了解对手的心理,预估事情的情形,随机应变,掌握分寸这些都是我欣赏贾芸的理由。宝玉更像是一个不识肉糜的公子哥,也不发愁工作,更不操心生计。
就连林黛玉都留心过贾府出的多进的少,跟宝玉提起来露出担忧,宝玉却说反正也不会少了我们两个的饭。活脱脱一个啥事不管也不操心、光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嘛。
比起宝玉这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来,我更欣赏贾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