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讲的两个问题。
第一,心的位置在哪,心和脑袋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维精维一,允执厥中”怎么理解。
先说第一个问题。很多人说,脑袋在脖子上,心当然在左胸嘛。
这里说的不是心脏器官,是指的内心。
内心有自己的位置。
这里的内心,是古语说的“黄庭”一窍,佛家的“心轮”,也是中医的“檀中穴”,就在胸膛正中、两乳之间的位置。
成语“扪心自问”、“捶胸顿足”,都是描述这个意思,心和胸都是内心不是心脏。
上面的解读明白了,我们谈内心和脑的关系。
脑是思维的领域。心是感受的领域。
内心有起起伏伏的感受和情绪。当内心情绪发动的时候,其力量远远大于脑袋。
举例说吧,如果你蹦极或者高空跳,系了安全绳,就算大脑告诉说,很安全,放心跳吧,但你就是没法迈腿,为什么呢?因为内心涌起强大的恐惧,不解决这个恐惧,脑袋再怎么反复肯定,你也不跳。在害怕的当下,几乎每个人都会用手自发地捂着胸膛正中,捂住的就是檀中或者黄庭,本文说的内心所在,也是情绪感受发动的地方。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维精维一,允执厥中”怎么理解。
1.人心和道心,都是指内心,不是思维,不是心脏。
2.人心、道心是一回事,是内心的两个状态。
3.“人心唯危”是说,当我们内心充满了得失,充满了贪嗔,或者被愤怒主宰,我们就很痛苦。比如,得失心重了,就狭隘、招人烦。贪心起了,就会犯罪,会被抓。愤怒起来了,就会伤害别人。这些都很危险。古人创造“胸”这个字,月字旁是肉,比喻后背,右边包藏了凶,提示我们内心很凶险,要时刻注意它,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
4.“道心惟微”,换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内心平静祥和,超越了贪嗔,就立刻从人心变成了道心。这时候,我们思想清晰,人也理智,做事情也恰当,这就很好。但我们作为人,特点都是负面情绪居多,——所以叫做道心惟“微”,微就是微小、微弱、微渺。当然,也有那些常常保持道心的人,我们称之为“觉者”或“智者”,就是明心见性的人。
5.“维精维一、允执厥中”,也叫“执中精一”,是一种怎么把人心转为道心的方法。
人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消除了七情六欲就不是人了。所以解决之道应该是不被七情六欲拖累,不被烦恼所牵绊,这才是终极法门。
“维”是维护,“精”是去除杂质,“一”是单纯单一。这句话是说,去掉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杂质和污染,找回纯真简单的内心。因为人生而带有最简单精纯的能量,这些精良美好的气,都在我们的自性里面。随着入世渐深,接受了外来的各种信息,本性就掩埋在下面了。“惟精惟一”是要通过修炼内心,去除杂质,找回失落的单纯心性。
6.“允执厥中”,“允”是稳稳,“执”是抓住,“允执”就是牢牢地抓住。“厥”是最原始,比喻最初的本质。“中”是不偏不倚。四个字合起来是说,牢牢地抓住自己最初的本性,——要知道生命的本源就是一股能量,——并且让这个能量处于不偏不倚的位置。
也许最难理解的就是最后一句话。
能量无善无恶,有善恶的是内心,内心最“凶”。举例来说,当你运动后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你就觉得身体很舒适,愤怒了也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为什么你就觉得身体难受的快要爆炸了呢。对身体来说,变化差不多的。当然你可以说,运动后分泌的是内啡肽,愤怒分泌的是毒素,但是要注意,是你心里先翻滚出情绪,指挥脑袋分泌的。脑袋很好骗,心理学家说心理沮丧你更要微笑,你一微笑大脑就上当,立刻分泌愉快的激素,对不对。是你内心先有分别,觉得这是好的,那样就是坏的,是你内心判定了它。但是,你所谓坏的也是能量,本身是不偏不倚的,而且情绪是能量,是消除不了的。
所以,在情绪翻滚的时候,认清楚它就是一股能量,不要贴标签,你就解脱了。
现在有很多情绪管理的课程,情绪其实没办法管理的,情绪是能量,不能被消除,这里压下去了,那里又来。你只能看透它的本质,用如如不动的观照,用超越的办法,釜底抽薪的对待所有情绪,如此就能自在。
换一句话,下一次负面情绪涌动的时候,你就知道,情绪来了,能量起来了,它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不要被牵着走。这就是“观照”。经常这样做的话,你内心的杂质就越来越少,单纯的本性就越来越鲜明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维精维一,允执厥中”是修炼心性的十六字心法。修炼好了,你也就道心满满了。
此文写的比较长,超了字数,也下了很多功夫,我把两个小时的音频,浓缩成这1600字,禅学心法是比较难,希望朋友们有收获,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