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台上说课认认真真,台下学生要么睡倒一片,要么目光呆滞,盯着黑板,要么战战兢兢,生怕老师提问点名。“叮铃……”唯独下课铃响,才焕发生气。
不明,不解,疑惑,为何苦苦备课这么久,一心为帮助学生,学生却这么不领情。这些小孩完全不明白,读书,好好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是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但他们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要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呢?要怎么才能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呢?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名为《中国老师跟美国老师讲灰姑娘,有何不同?》,文中,中国老师在讲课文时,头一句话就问大家有没有预习,接着就是带着大家分析文章结构,“这篇文章是总—分—总啊,大家要注意看”,最后是分析文句修辞,“大家注意看句话,这是一个比喻句,不过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大家说说,这句是明喻呢,还是暗喻?”课程快要结束,老师生气的说:“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反之,美国老师在讲课文时,学生却是欢呼雀跃。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灰姑娘》中的哪一个?不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著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番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区别,若把文中的老师都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花朵,这中国的花朵从小就是被铁丝跟绳子捆绑起来的,目的就是让它能向人们预想的那样成长,从而更具观赏性,类似认知主义,而美国的园丁,尊重花朵的本性,不去控制最后长成什么样,只需提供充足的水分、阳光、土壤和空气(因为花朵最后能变成什么样,是基因决定的),这就像是建构主义。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在老师的辅导下或者其他情境下主动建构的,而不是别人硬塞的。
可惜,中国大部分教育都强调认知主义,就连在师范学校读书,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也是用认知主义的方式传授的,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兴趣自然不强,学生厌学是必然。
也自然,他们大部分成绩不会很好。
那好学生呢?我只想说,所谓的好学生,许多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被筛出来的,但这不能怪老师,毕竟教育背负了太多使命,难免需要速度,太快,掉了魂儿,正常。
就像赛车,慢半秒,你可能就不是第一。
不过我们需要第一吗?我不知道,我也只能期望,看到这篇长文的师者,能静心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