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周围有太多的人不断的给自己设立各种不同层次的目标,感觉很忙碌,内心底很焦虑,却感觉不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和进步。其实问问内心,貌似在不断思考目标,却几乎是泛泛的假大空,貌似有了行动改变,却仅仅局限在表面上的假忙碌和真焦虑,思考的时间花费的过多,却不见得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行动力和目标完成上的改变,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做事情前问问题不对,或者干脆就没有学会去问一个问题,自然脑子时常不清底心里没数的状态就可以理解了。
问一个具体实际的问题有多么的重要,首先它给出了一个要行动的核心任务:这次做的要去解决个什么问题,是为了什么而去做这件事,能达到什么样期望的效果。随后由这个具体的问题就会延伸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由概念延伸出它的范围要限定在哪里。比如:现在去书店,我要看什么书,哪类的书,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去翻看寻找解决办法,还是仅仅就是放松为了寻求观感阅读体验?我们去看电影,这部电影是什么样的类型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的故事讲述方式是什么,讲述的完整吗,还是本身就没有耐看的故事情节,仅仅就是为了炫出酷帅吊炸天的观感?其实问出这些简单的问题,一点都不复杂,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但它们却很有效,仅仅只需要你在行动前留出几分钟的理性时间,去尽可能问清自己本次的目的,然后大脑中就会如同有了地图导航一般,帮助你更有目的的提升你的行动力,直至达成最后的目标。一本好书,若是不带着问题去思考和阅读,你读完的结果只能是这本书确实不错,但具体好在哪里呢?不知道,当然书也就很难给你留下长久的印象。若是带着问题读呢,你便会一步步跟随者作者去剖析此书,渐渐去理清ta的思路,也能让自己知道目前对于自己的“信息鸿沟”在哪里,还需要哪些具体问题去解决。这样下来,即使今天你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成就感也会满满的,但若是漫无目的读了很多本书,那么除了安慰自己没有在浪费时间之外,但其实内心是乱糟糟一片。
那么为何这些简单的很日常很生活化的问题,大多数人就是不太愿意去做,或者干脆就想不到这样去做呢?原因就是想太多了。往往直接简单的问题或者概念,大多数都潜藏着“不够高级”的错觉,绝大多数人恨不得一口吃个胖的急躁心理以及对自我聪明程度的过度高估,就要让ta永远活在追求所谓高级的路上,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级,如何才能高级起来。生活的哲理往往是最简单普通但却是最有效的,因为它的简单,反而会将绝大多数做不到的人过滤掉,这也算是生活的悖论。
再拿日常学习工作中很有用的知识整理归纳来说,虽然目前市面上各种层出不穷的知识管理书籍犹如烟花筒,看着绚烂,但都是分分秒就过去的事,对读者养成理性长期的整理归纳习惯没有太大好处。其实若是有了问题型的思路,将所有电脑笔记本里的零散琐碎知识点按照具体问题,概念,素材收集,事实,观点,结论,讨论等这样的套路模式去整理,那么你的知识库不仅科学合理而且高效实用。在不断整理的过程中,你也会渐渐提出更多有深度和层次的问题,更会无限接近事实本质,你的知识树也会越来越茁壮,脑子也会越来越条理和清晰。说到这里,日常多读一些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名著和基础科研论文,对自己在这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问问题,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聪明。
不断的去问自己question
归纳整理这些问题的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范围
有哪些可以解决此问题的套路和模式
哪些素材可以归类到此问题下面
目前此问题解决的进展以及之后的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