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什么泥料泡什么茶好?
有人在问,朱泥好还是紫泥好?那我问问:红茶好还是绿茶好?红茶和绿茶都有上万一斤的和15元一斤的,两个种类而已嘛,好坏不是这么比的,这么问荒谬程度等同于:白种人好还是黑种人好?
反正紫砂壶普京和奥巴马都应付得来,今天不讨论人种的问题,说说泥料的选择,我觉得紫砂对于喝茶简直是天赐良器,天下六大茶类,好茶无数,紫砂数种泥料,夹杂衍生,对应的好,能把所有的茶泡出最好的味。
总纲:泥料与泡茶的对应关系
泥料与茶汤对应的关系应该从颜色、质感结合起来看:
朱泥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颜色显得娇嫩、精致,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高香的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与朱泥也比较搭配。
段泥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颜色又显得亮洁清爽,与不发酵的黄茶绿茶、微发酵的白茶感觉颇为一致,生普一般也选择用段泥来冲泡。
紫泥的感觉较为沉稳大气,颜色又比较朴实自然,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乌龙)、陈年黑茶的感觉颇为一致,普洱茶肯定是首选紫泥壶。
另外清水泥属于紫泥,但是教深色紫泥壶质感更细腻些,颜色也偏红嫩,所以茶类的选择可以参考紫泥与朱泥,并根据发酵程度折中选取。
降坡泥也单独拿出来说下,降坡泥属于段泥与紫泥的共生矿,颜色呈橘红或橘黄,适应茶类范围比较广,但是谨言在冲泡过程发现降坡泥特别适合岩茶,它能很好的去除岩茶中带有的燥味,并优秀的发挥岩茶独特的口感,所以喜欢岩茶的壶友,降坡泥壶绝对的泡茶的必备良器。
解析:
泥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泥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乌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朱泥紫砂壶。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粗陶壶、紫泥紫砂壶。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保温程度与泡茶的关系
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哪里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谨言举个例子: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
上釉茶器与紫砂的对比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宜兴紫砂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将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得”、 “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紫砂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紫砂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乌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乌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写到这里,谨言说句题外话,有很多朋友知道一壶侍一茶,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壶侍一茶,这个“一茶”到底是一种茶还是一类茶,看完这一段壶友们应该心里有数了吧?)
器型与泡茶的关系
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器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壶口宽敞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与白毫乌龙。壶口宽大的壶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白毫乌龙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